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6 道试题
1 . 唐人王建诗云:“水门向晚茶商闹,桥市通宵酒客行。”据此推论合理的是
A.唐代实行坊市制
B.唐代商品经济发展,出现了夜市
C.唐代茶叶商品化,政府征收茶税
D.宋代出现了夜市,王建的诗不符合史实
2 . “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这表明作者主张
A.自由贸易B.重农抑商C.农商并重D.闭关锁国
3 . “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由材料可知
A.中国麻纺织业的兴盛
B.中国传统丝织业衰落
C.棉布因其实用廉价广为流行
D.中国棉纺织技术的发达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4 . 明代李鼎在《李长卿集》中记载:“燕、赵、秦、晋、齐、梁、江淮之货,日夜商贩而南;蛮海、闽广、豫章、楚、瓯越、新安之货,日夜商贩而北。”这表明
A.春秋战国时期商业繁荣
B.古代经济重心已经南移
C.资本主义萌芽现象出现
D.商品长途贩运贸易发达
2016-11-27更新 | 459次组卷 | 19卷引用:重庆市云阳江口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汉字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涵了丰富的历史信息。《说文》中说:“耕,犁也。从耒,井声。一曰古者井田,谓从井,会意。(注:人耕曰耕,牛耕曰犁。)”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古代先民早期使用的松土工具是耒耜
B.牛耕在春秋时期成为主要耕作方式
C.早期“耕”的动力是人
D.耜耕不能代表奴隶社会最高的生产水平
7 . 陶发展到瓷的过渡阶段是指_____
9 . 下表摘编自明清史志资料。它反映出这一时期江南
松江府“壤地广袤不过百里而遥,农亩之入非能有加于他郡邑也。所由供百万之赋……全赖此(棉织)一机一杼”。
苏州府“郡城之东,皆习机业。……计日受值”;盛泽镇“俱以蚕桑为业”。
嘉兴府王江泾镇“多织绸,收丝缟之利,居者可七千余家……”
湖州府“俗皆织绢”;“惟湖以蚕……官赋私负咸取足焉”;南浔镇“烟火万家”。

A.手工工场普遍建立
B.百姓赋税负担日益沉重
C.纺织业中心的林立
D.手工业区域性分工明显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10 . 国家发改委、国家物价局等多次发布条文,要求商品销售要实行明码标价。这一行为在我国最早可以追溯到
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朝
C.汉朝
D.明清时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