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6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下表是不同史料关于官营手工业的历史叙述.
内容出处
“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典制六材.”《礼记》
“(官府工匠)相语以事,相示以功,相陈以巧,相高以知.”《管子》
“一杯棬用百人之力,一屏风就万人之功.”《盐铁论·散不足》
“百度伊始,征天下工匠,纤微之巧,无不毕集(京师).”《隋书》

据此可知
A.有利可图的行业由官府经营B.官营手工业技术高超的原因
C.官营生产方式占据主导地位D.工商食官的局面开始被打破
2 . 下表为西汉时期的一些史料,这些史料可用于说明当时
史料出处
牛者所以植谷者,民之命。是以王法禁杀牛,民犯禁杀之者诛,故曰为亡之数。《淮南子》
平帝元始三年,下诏移民,“至徙所,赐田宅什器,假与犁牛种食”《汉书》
宣帝时渤海太守龚遂,劝民“卖剑买牛,卖刀买犊”《汉书》

A.官府保护小农经济B.犁耕技术不断革新
C.家庭生产模式定型D.牛耕生产普及全国
2022-02-21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精诚联盟2022届高三12月份适应性联考历史试题
3 . 《左传》记载:“稷(周始祖),田正也。有烈山(意为‘烈山泽而焚之,)氏之子曰柱(意为用作昆土的木)为稷,自夏以上祀之。”这一史料可以用以说明(     )
A.春秋时期牛耕的发展B.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
C.井田制下农民的艰辛D.稷为小农生产发明者
2020-10-30更新 | 128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拉萨市拉萨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据《清朝文献通考》载:“农务兴而野无旷土,国计裕而泉货流通”“朕思商民皆吾赤子,何忍使之苦累”“务遵定例征收”。通过这一史料可以从侧面了解当时
A.全国农田垦殖的信息B.商人社会地位的变化
C.国内外经贸交流的盛况D.商民相对惬意的生活
5 . 《新全球史》记载,公元前6世纪,铁制农具在中国骤然增加,铁犁、铁镐、铁锹、铁锄、铁镰刀和铁耙在乡村里成为日常用具。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史料是
A.“庶人食力,工商食官”
B.“除井田,民得卖买”
C.“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D.“一人治之,十人食之”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些历史研究者就福建省历史人物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分布进行了统计。其中,历代名人均来源于以二十五史和《清史稿》《福建通志》、民国史料、福建革命史料等为依据编撰的《福建名人词典》。


表二:福建历代名人类型统计表

唐之前隋唐五代宋代金元时期明代清代(1840年前)近代
I4251071112053103
II278520985925
III22216
IV9308151824

注:I:政治人物和革命者,包括官员、革命者、将领、农民起义领袖等;II:历史文学艺术家,包括诗词家、书法家、文学家等;III:工商实业、新闻出版者,包括华侨富商、企业家、出版刻书校勘者等;IV:思想家、科学教育者等,包括思想家、教育家、军事科学家、天文学家、医者等。

——据张芸、王彬《福建历代名人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成因探讨》


运用材料并结合相关史实,任从一个角度自拟一个与历史名人分布变化相关的论题,予以论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2022-01-22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2022届高三一模(康德卷)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宋)东京城郊兴起了为数不少的草市。草市这一名称初见于东晋南朝,是小规模的乡村集市和商业点,具有时间性,是定期集市。位于东京郊区的草市渐渐发展为城外厢,成为郊区的经济中心,起中心市场的作用、真宗时东京郊区草市已非常繁盛,“十ニ市之环城,嚣然朝夕"”。附城草市由于商业的发展,一般多位于交通要道。在这些草市上,批发业、零售业都很繁盛,有的特别繁盛之处已和市区别无二致。

——摘编自樊莉娜《北宋东京城郊的发展》

材料二 江南地区市镇的发展,始自宋元时代,当时号称村市、草市、墟、会、市、镇等。明代初年,由于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全国各地市镇普遍兴起,从临时的、定期的集市发展为较大规模的工商业市镇,如长江中流的刘家隔,”其始居民十数家,宣德、正统年间,商贾占籍者亿万计,生齿日繁,贸迁益众,卒成巨镇”。特别是在十七世起前后约两百多年间(从十六世纪后半期到十八世纪前半期),发展最为迅速。从明清两代地方志里的一些史料可知,江南市镇人口增长的情况有自数百家、数千家以至万家者。

——摘编自傅衣凌《明清时代江南市镇经济的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附城草市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江南市镇经济发展的原因。
8 . 如图为某同学收集的史料,这三幅图片所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水利工程对农业意义重大B.封建小农经济具有一定封闭性
C.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发展D.政府比较重视耕作技术的推广
9 . 下表所示为描述元代“击球”运动的史料。据此判断,这一运动有浓厚的
作者出处内容
熊梦祥《析津志》击球者,金之故典。而我朝演武亦自不废。常于五月五日、九月九日,太子请诸王于西华门内宽广地位……
朱有燉《元宫词百首》王孙王子值三春,火赤相随出内门。射柳击球东苑里,流星骏马蹴红尘
乃贤《羽林行》羽林将军年十五,盘螭玉带悬金虎。……园击球夸意气,西街走马扬飞尘
A.群众娱乐性B.官方垄断性C.通俗文艺性D.军事表演性
10 . 据史料记载,战国时代,粮食亩产二石(石为古代计量单位)已有一定的普遍性,比西周亩产一石或一石多增长60%-100%.关于这一时期推动粮食增长的因素,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是
A.精耕细作农业形成B.铁犁牛耕普及全国
C.封建土地私有确立D.重农抑商政策推动
2021-10-30更新 | 149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地区(含周边)重点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