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05 道试题
1 . 据研究发现,《清明上河图》中有商家设置的广告招牌23处,广告旗帜10面,灯箱广告4块,大型广告装饰彩楼、欢门5座。这反映出北宋
①商业活动空间限制打破                      ②商业活动时间限制打破
③城市经济经营手段先进                      ④城市经济活动较为繁盛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2010-07-19更新 | 82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江苏海安县南莫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2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中后期,徽州“贾人几遍天下”,“不知贸迁”而贫困者受到鄙视。福建各地出产的绸、纱绢、铁、纸张、糖及荔枝、柑桔,“下吴越如流水”。景德镇的瓷器、湖州的丝绵、漳州的纱绢、松江的棉布、杭州所产金箔及胭脂,行销日本,以至于有“大抵日本所须,皆产自中国”之说。明后期付元初在《论开洋禁书》中说:“西洋”(今泰国、柬埔寨等地)的苏木、胡椒、犀角、象牙,“皆中国所需要”;占有吕宋(今菲律宾)的葡萄牙、西班牙人,“好中国绫缎杂缯”,湖州丝在原产地一斤值白银一两,运至其地则“得价二倍”。直至十九世纪初,中国手工产品在东南亚与东亚地区都保持其影响力。
——摘编自傅衣凌《明清时代商人及商业资本》等
材料二   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游手无赖亦为欲富所驱,尽入番岛,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即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蹙。居者苦艺能之无用,行者叹致远之无方,故有以四五千斤所造之洋艘,系维朽蠹于断港荒岸之间……但能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
──清·蓝鼎元《鹿洲初集》卷三《论南洋事宜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明中后期商业发展的特点。
(2)材料二反映出清政府采取何种经济政策?这种经济政策对当时及之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010-07-19更新 | 31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江苏海安县南莫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3 . 清代学者陶煦说:“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下列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①“以末致富,以本守之”成为社会风气       ②土地兼并导致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③这导致工商业缺乏必要的资本积累,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④这是清政府“重本抑末”政策的结果
A.②③B.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4 . 关于中国历史上的小农经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
B.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C.是推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
D.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一个来源,但不占主要地位
5 . 围绕中国早期的资本主义萌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是建立在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的基础上
B.开始出现于明朝中后期的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
C.涉及范围主要包括一些对外开放的沿海城市
D.以纺织业为例,“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正体现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2010-07-13更新 | 23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扬州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