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44 道试题
1 . 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期,“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有
①铁犁牛耕的推广 ②各国变法的推行
③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④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行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 . 下列有关古代中国农业发展的史实,其中因果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刀耕火种→小农经济形成
B.铁犁牛耕→井田制形成
C.铁犁牛耕→小农经济形成
D.土地兼并→政府财政收入增加
3 . 南安一中的学生在进行《中国古代的商业与城市》的研究性学习中,有位学生搜集到这么一则材料:“划分官方指定市场区域的边界并将其与居住区分离开来的管理瓦解了。……有形的分区壁垒已彻底消失了,代之而起的是一种更为自由的街道模式。”下列与该现象说法一致的是(   
A.日中而市,交易而退
B.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C.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客
D.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清代学者洪吉亮在其著作《治平篇》中写道:“田与屋之数常处其不足,而户与口之数常处其有余”……“为农者十倍于前而田不加增,为商贾者十倍于前而货不加增”……“况天下之广,其游惰不事者何能一一遵上之约束乎?”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揭示了人口增长与生产资料的矛盾B.作者主张控制人口增长
C.人口的过快增长不利于社会稳定D.作者主张重农抑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