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 道试题
1 . “农本商末”观念是中国传统经济思想主调,由此形成“重农抑商”政治方针是古代统治者惯行的基本治国之策。我国古代社会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其原因包括
A.商业的不稳定性
B.商人流动性大,不易管理
C.强调耕作、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D.鼓励海外贸易的需要
2 . 观念的演变是社会经济变化的反映。中国古代传统观念认为“士为四民(士农工商)之首”,但鸦片战争后却出现了“商为四民之纲”的说法。这反映了
A.古代中国手工业生产水平落后
B.古代中国长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C.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D.近代中国“四民”的社会地位趋于平等
3 . 两宋时期,我国的商业空前繁荣,表现为
A.货币经济开始占据主要地位
B.在重要城市出现了为地域商帮服务的会馆
C.宋代的“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
D.海外贸易发达
4 . 春秋战国时期和明清时期我国经济、社会都曾出现变革的趋势,其共同特征主要体现在(        )
A.农业生产的商品化程度较高
B.各地区经济联系空前加强
C.出现资产雄厚的商人群体
D.“重农抑商”的思想与“工商皆本”的现象并存
2016-11-21更新 | 73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2013学年广东省执信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5 . 明清小说中记述了“以经商为第一等生业,科第反在次等”的社会风尚,这反映了当时(        )
A.政府取消了“重农抑商”政策B.仍然推行科举制度
C.商业才干是科举选官的首要标准D.人们对商业有了新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