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02 道试题
1 . 1955年,我国政府在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报告中说:“要解决社会主义的经济任务,就不仅要发展以重工业为基础的工业体系,而且要把包括农业在内的国民经济转移到大生产的技术基础上来,把包括多种经济成份的国民经济改变成为单一的社会主义经济。”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A.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并举B.经济中的“左”倾错误已经抬头
C.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已基本建立D.开始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2022-02-10更新 | 302次组卷 | 38卷引用:天津市和平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模拟历史试题
2 .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共和国70年的历程就是一部波澜壮阔的科技创新发展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在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苏联对华进行了大量的项目援助,分批派出千余名技术专家到中国进行指导,同时向中国各工业部门提供大量科技资料。

1978年以后,中国政府遵循“走出去、引进来”的策略进行技术创新。但科技发展仍存在诸多障碍,科技体制的改革势在必行。上世纪90年代的“以市场换技术”虽然在短时间内使我国获得了一些技术资源,但是也使中国形成了对欧美发达国家的技术依赖。同时,大跨国公司的进入对当地市场构成了冲击,外资企业的垄断局面对本地企业产生了挤出效应,大大弱化了技术引进效果。特别是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WTO后,国内企业不得不直接与发达国家企业展开直接竞争,进一步突显了进行自主创新的紧迫性。

当前,科技创新已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发达国家纷纷制定国家创新战略,不断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谋求在未来竞争中占据领先地位。最近几年,全球研发投入始终高于GDP的增长速度,各种创新资源主要流向空天地探测、人口健康、清洁能源等高科技领域,势必加速形成全球创新新格局。

——摘编自程磊《新中国70年科技创新发展:从技术模仿到自主创新》


请回答:
(1)据材料指出建国初期我国科技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国际因素。
(2)材料中“走出去、引进来”的发展策略得益于中共哪次会议的什么历史性决策?
(3)据材料概括上世纪90年代以来,推动我国加快科技自主创新的主要因素。
(4)科技创新已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我们该如何应对?
3 . 观察如图,它反映的是
A.社会主义制度建立B.农村生产关系调整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D.对外开放格局形成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3年开始的“一五”计划拉开了新中国工业化建设的步伐。为了打破一些帝国主义国家的恶意封锁,把落后的农业大国迅速建设成为可在一定程度上拥有现代化水平的工业经济的新中国,苏联等东欧国家伸出了援助之手。此时中国工业化建设的主要任务就是安排落实苏联援建的156个大中型工业项目,用先进的生产技术装备和改造重工业,既加强国防建设,又增加各种农副产品和工业品的生产,保证了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摘编自钱津《论新中国的工业化建设》

材料二   1978年以后,党和国家借鉴了西方发达国家工业化的成功方案,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科学技术,为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强后盾。在解放生产力的同时,调整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上层建筑。坚持新型工业化道路,以规避传统工业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环境污染与高能耗等问题。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统筹兼顾,处理好工业化建设与其他相关产业之间的重要关系。飞速发展的工业化使中国由一个贫困落后的农业国蜕变为世界工业大国和制造业大国。

——摘编自徐坤、王智《新中国七十年工业化进程中的“中国智慧”》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工业化建设的特点及原因。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1978年以来我国工业化建设的历史作用。
5 . 下面的漫画作品描绘了新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的某一重大历史事件。该历史事件表明了当时我国
A.基本完成三大改造,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B.农村已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社会生产力巨大进步
C.片面追求经济建设高速度,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D.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显著提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52年,中国农民代表团访问苏联,参观了83个集体农庄和2个国营农场。回国后,进行了宣讲,代表团成员杨金龙讲道:“耕地不用牛,点灯不用油。”经过宣传,他所在的村庄120户组成了11个互助组﹐占全村总户数的50.6%。这反映出农业合作化
A.是中苏友好合作的产物B.得到了全国农民的支持
C.在全国范围掀起了高潮D.得到了苏联的物质支持
7 . 1980年5月,中央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采取多种形式吸引和利用外资,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取得成功后将经验推广全国。这表明兴办特区的主要目的是
A.探索新型发展模式B.加快中外经济融合
C.促进特区自身发展D.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8 .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造了经济奇迹,初步奠定我国工业化基础是在
A.一五计划时期B.全面建设时期
C.土地改革时期D.改革开放时期
9 . 1950年3月,国家成立全国编制委员会,控制行政人员的数量,统一供给标准并实行定额管理。此外,还成立全国仓库物资清理调配委员会,将煤炭、钢材等关系国计民生的物资实行集中管理,在全国各大区之间进行计划调拨。这些举措的实施
A.促使国民经济迅速恢复B.废除了生产资料私有制
C.推动了土地改革的完成D.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
10 . 2001年时,宁波舟山港的集装箱吞吐量为120万标箱;20年后,这里的集装箱吞吐量翻了20多倍,上升至全球第三,货物吞吐量更是连续12年保持全球第一。20年间,宁波舟山港已经跃升为世界一流强港。这一成就的取得,得益于我国
①在宁波设立经济特区   ②实施“走出去”战略
③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④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