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1 . 明代《沈氏农书》记载,“种田地力最薄,然能化无用为有用;不种田地力最省,然必至化有用为无用。何以言之?人畜之粪与灶灰脚泥,无用也;一入田地,便将化为布帛菽粟”。材料反映了明代
A.农民合理施用肥料改造自然的思想
B.利用田间管理技术提高农业产量
C.商业的发展推动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D.重视农业先进技术的实验和应用
2 . 下表是太湖地区东晋至清各代水旱比较表
朝代每百年内水灾次数每百年内旱灾次数
东晋7.91.0
隋唐4.92.6
吴越4.61.1
北宋14.88.8
南宋20.415.6
18.86.5
27.012.8
25.015.8
根据表格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推测
A.隋唐政治制度完善导致水旱灾害较少
B.两宋时期水旱灾害较多导致经济倒退
C.经济发展水平与水旱灾害次数成正比
D.农耕经济发展致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重农思想和粮食安全观念始终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重要内容。“洪范八政,食为政首”反映了古人的粮食安全观。李悝鼓励人民“尽地力之教”来增加产量,还指出“籴甚贵伤民,甚贱伤农;民伤则离散,农伤则国贫”,并为了保证物价的平稳,推行“善平籴”政策。贾谊在《论积贮疏》中认为粮食储备是“天下之大命也”。由此形成了对粮食生产尤为关注的良好传统,故粮食生产和粮食储存量可以保证国家政府机构的正常运转和满足人民群众的最低的生活需求,但灾荒年份难以满足粮食需求,导致饥荒的发生和蔓延。

——摘编自《试论中国古代的粮食安全观》

材料二   美国1933年《农业调整法》规定,联邦政府的农产品信贷公司给参加农产品计划的农场主提供为期10个月的短期贷款,到期时如果粮食市场价格高于贷款额,农民可将粮食出售然后偿还贷款及利息;如果粮食市场价格低于贷款额,农民则不必归还贷款,而是将粮食交给农产品信贷公司。并且,对按政府计划减少播种面积的农民提供补贴。

在19745万公顷的广袤耕地之上,美国农业形成了产业发展商品化、生产分工专门化、生产方式高新技术化等特点,成为现代化大农业的样板。纵观美国农业百余年来的发展历程,政府的各种扶持政策显然起到了关键作用。

——摘编自《美国是如何炼成“粮食帝国”的》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中国古代和美国维护粮食安全举措的相似之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和美国农业政策效果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4 . 春秋战国时期,描述饥荒的专门术语有饥、馑、凶、荒、歉、馈、侵等。《墨子·七患》:“一谷不收谓之馑,二谷不收谓之旱,三谷不收谓之凶,四谷不收谓之馈,五谷不收谓之饥。”《尔雅·释天》;“谷不熟为饥,蔬不熟为馑,果不熟为荒。”这反映出当时
A.稻谷成为农作物的大宗
B.小农经济具有脆弱性
C.农业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D.国家防灾救灾意识强
2017-11-20更新 | 12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咸丰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画具有一定的时代特征,也包含丰富的历史信息。下面是某地古代的《孔子圣迹(周游列国)图》中的《子路问津》石刻画:

上图石刻画反映了多个历史信息,选取其中的两个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探讨。(提示:可联系石刻画的时间、内容构成等)

2017-06-11更新 | 15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襄阳市第五中学2017届高三第一次适应性考试(5月)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材料一:

朝代粮食亩产水平
(市斤)
人均粮食占有量(市斤)全国耕地面积(亿市亩)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所占比重
总面积北方南方
春秋战国91(全国)614.82.394%
秦汉117(全国)1048.355.7294%
魏晋南北朝122(北方粟、麦)
215.(南方稻谷)
1167.73.851.9251.92590%
隋唐124(北方粟、麦)
328.(南方稻谷)
1450.926.423.213.2190%

——卜风贤《传统农业时代的灾荒风险和粮食安全》

材料二种植茶业在唐代相当发达,产茶地90%集中于今天浙江、福建、江西、江苏、安徽、湖北、湖南、四川等省。据唐朝张途记载:“(祁门县)山多而田少,水清而地沃。山且植茗,高下无遗土,千里之内,业于茶者七八矣。”

——据郭亮《从茶产地的分布看唐代区域经济的开发》

材料三唐代饮茶之风遍及大江南北。陆羽的《茶经》提出饮茶“宜精行俭德之人”,标志着茶文化的正式形成。唐代的茶文化包含了和谐、中庸的思想,强调饮茶自修内省和超然物外、安详、平和的审美境界追求。

——据萧凤声《试论中国国民性与中国茶文化精神》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到隋唐时期中国农业的发展趋势。

(2)结合材料一,分析材料二中茶业种植发展的原因。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唐代茶文化形成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