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9 道试题
1 . 下面是中国古代的两种农业生产工具示意图,图1到图2的变化表明


     图1                                   图2
A.耕作区域扩大B.土地利用效率提高
C.农用动力革新D.精耕细作模式形成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哲学的贫困》中,马克思就明确论述:“社会关系和生产力密切相连。随着新生产力的获得,人们改变自己的生产方式,随着生产方式即谋生的方式的改变,人们也就会改变自己的一切社会关系。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他在《资本论》第1卷中又明确指出:“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劳动资料不仅是人类劳动力发展的测量器,而且是劳动借以进行的社会关系的指示器。”

——摘编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生产方式和社会关系”为主题,自拟一个具体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逻辑清晰)
3 . 中国古代政府十分重视水利工程的建设。下列说法与下图展现的水利工程相关的是
A.推动了河姆渡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
B.灌溉了农田,推动了秦国农业发展
C.有利于国家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D.沟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
2021-12-31更新 | 211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楚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4 . 唐代的农业技术主要在受过良好教育的土地所有者中传播;宋代地方官员常常分发配有插图的农业手册给农民,而且与农业相关的书籍日渐增多。这一变化说明,宋代
A.抑制土地兼并B.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C.注重教育公平D.科技进步利于农业发展
2021-12-29更新 | 378次组卷 | 6卷引用:中国古代史核心考点18辽宋夏金元的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202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核心考点精炼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耕织图”是中国古代表现农业生产的图画。已发现的汉代牛耕图皆位于北方州郡,南方地区尚未发现牛耕图像。这些农耕图像的题材内容从表现人力锄耕逐渐变为“徙民屯田,皆与犁牛”。嘉峪关魏晋墓室耙地图有两幅,一幅系“二牛一人式”,一幅展现了另一种播种方式:前面一妇女播撒种子,其后一男以耰(yōu)打碎土块以覆盖播撤下的种子。唐五代时期的牛耕图多数展现了“二牛一人式”的耕作方式,少数为“一牛一人式”,主要发现于陕西三原李寿墓及甘肃莫高窟等地,且数量较多。宋代是我国耕织图发展的重要时期,楼璹(shú)绘制的《耕织图》系统描绘了南方农业耕作生产的全过程,后世依照楼图临摹和翻刻者众多。清代耕织图的创作最初由帝王命宫廷画师临摹楼图作画,再由帝王亲自题写诗文,装裱成为完整的书画作品后择其优者刊刻印行,刻立石碑,形成了形态各异的“耕织图”文献,或深藏清宫、或赏赐王公、或立碑长存、或流布民间、或广传海外。

——摘编自张铭《历代<耕织图>中农业生产技术时空错位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历代耕织图呈现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耕织图对研究古代百姓日常生活的史料价值。
2021-12-27更新 | 2935次组卷 | 20卷引用:三年(2021-2023)高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专题02古代中国的经济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春秋战国时期,铁制耕犁开始在黄河中下游地区使用;秦汉以来不断更新,除犁铧全铁外,还出现了便于深耕和碎土的犁壁;唐朝江南地区出现了操作灵活方便的曲辕犁。耕犁的变化
A.反映冶铁技术水平的重大突破B.有利于精耕细作生产方式的发展
C.推动了二牛一人犁耕法的形成D.使南方地区已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2021-12-23更新 | 446次组卷 | 6卷引用:高考必刷卷·单元提升卷历史2024-经济发展史检测卷(A卷)
7 . 西晋陈寿《三国志》“时有扶风马钧,巧思绝世。傅玄序之曰……居京都,城内有地,可以为园,患无水以灌之,乃作翻车,令童儿转之,而灌水自覆,更入更出,其巧百倍于常。”据此可知翻车
A.西晋时期马钧的发明B.是当时主要生产工具
C.易操作省时省力高效D.预防水患问题而设计
8 . 世界上多数的早期文明区域,不但天文历法、数学等相关学科获得了较早、较快的发展,而且大都发明了灌溉工具、修建、疏、维护水利工程也往往被当作地区发展的大事。上述现象集中反映了
A.天文历法的历史悠久B.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
C.水利灌溉的不可或缺D.农耕文明的发展要求
2021-12-10更新 | 456次组卷 | 17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从战国至三国时期,黄河流域粟的种植面积在不断扩大,且小麦已经发展到了仅次于粟的地位,同时水稻也因为水利灌溉系统的发展,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这反映出此时期的黄河流域
A.成为全国经济重心B.精耕细作的农业发达
C.政府提倡多种经营D.农业种植结构的变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春秋早期,各诸侯国境内多有荒草杂木之地,到战国中期有的已是“无长木”“无雉兔鲋鱼”的农业生产区。这一变化表明
A.铁犁牛耕得到普及B.人居环境已急剧恶化
C.土地兼并日益加剧D.生产力水平得到发展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