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据《哈佛中国史》载:“唐后期,中国南方的地主们将水稻种子浸泡在煮沸的动物骨头的溶液里,有时还混入蚕沙或羊粪,以保护其不受虫子和疫病的侵害,然后将谷粒种人特殊的苗床,苗床经过反复的深耕以使土地松散。”这一做法反映了唐朝
A.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B.南方普遍种植水稻
C.农业生产走向商品化D.开始使用除虫技术
2 . 战国初年李悝为魏相,颁行“尽地力”的教令,指出治田勤谨还是不勤谨,每亩将增产或减产三斗,在方圆百里可垦田600亩的范围内,粮食总产的增减幅度为20%。荀子也认为,如好好种田,可以亩产“数盆”,等于一年收获两次,潜力很大。这表明中国古代农业生产重视
A.扩大耕地面积B.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C.增加从业人口D.总结精耕细作经验
3 . 在殷墟第三次发掘时,一个坑内就集中出土了1000多把石刀;第七次发掘时,一个坑内又集中出土了440多件石镰和78件蚌器。这些考古文物的出土可反映出
A.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B.井田制下的生产方式
C.当时生产力水平很低D.粮食作物的产量较大
2021-06-09更新 | 1301次组卷 | 19卷引用: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7月月考历史试题
2021·山东潍坊·三模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南宋绍兴年间楼琦任于潜县令时,绘制《耕织图》,其中21幅《耕图》包括∶浸种、耕、把耨、秒、碌磷、布秧、淤荫、拔秧、插秧、一耘、二耘、三耘、灌溉、收割、登场、持穗、簸扬、砻、春碓、簏、入仓,描写了稻谷栽培到加工的整个过程。图1为"耙耨"图及配诗。



图1 狩野永纳(日)摹写南宋楼琦原作“耙耨”

"耙"配诗雨笠冒宿雾,风簔拥春寒。

破块得甘霔,啮塍浸微澜。

泥深四蹄重,日暮两股酸。

谓彼牛后人,着鞭无作难。

材料二   康熙二十八年,康熙南巡获楼琦《耕织图》,命宫廷画家焦秉贞以其为基础重绘《耕织图》。焦秉贞以西洋画中的焦点透视法绘制了《耕织图》46幅,其中23幅为《耕图》,在楼琦21幅《耕图》原图及配诗基础上新增"初秧""祭神"。图2为新增"祭神"图及配诗。



图2 “祭神”图

"祭神"配诗

一年农事周,民庶皆安逸。

歌谣遍社村,共享升平世。

五风君德生,十雨苍天济。

当年后稷神,留与后人祭。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南宋与清《耕图》的异同,并作合理解释。
2021-05-29更新 | 27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年新高考历史模拟好题精选(第1期)-专题08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一般认为汉代铁质农具已经普及,重要的证据是从四川凉山到安徴寿县,从北方的辽宁到云南丽江都有铁农具出土。也有学者认为汉代铁农具并未普及,当时实行盐铁官营,不考虑平民的需要,汉代文献《盐铁论》载:“盐铁贾贵,百姓不便。贫民或木耕手耨,土扰(碎)土平田用的农具)啖食”。下列对此评论最为合理的是
A.要判断铁农具是否普及有待更广泛的考古发掘
B.没有普及的结论符合西汉贫富分化严重的事实
C.西汉盐铁官营制度下普通农民不可能使用铁农具
D.观点分歧很多时候其实是概念和含义界定的分歧
2021-05-21更新 | 253次组卷 | 5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宾县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下图是河南南阳出土的汉代斗牛画像砖,画中斗牛士拿着器械斗牛。古人认为被牛踩踏过的庄稼幼苗更耐倒伏,并可以比其他田块获得更好的收成,由此发展出了斗牛活动。据此可知
A.劳动实践是民俗文化发展的源泉B.中原民间盛行尚武之风
C.铁犁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斗牛活动D.文人画创作蕴含农本观
2021-05-21更新 | 339次组卷 | 10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市2021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如表反映了当时
秦汉时期出土的四种铁农具比例统计
类别初耕农具播种农具中耕农具收获农具
比例61%7%22%10%
A.小农经济形成B.铁器广泛应用
C.注重精耕细作D.社会分工明确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如图为全国出土先秦、秦汉时期铁制农具数量对比图。这表明秦汉时期
A.农业生产力发生质的变化B.铁制农具得到普及
C.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发展D.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2021-05-18更新 | 679次组卷 | 11卷引用:2021届高考压轴卷历史试题(全国卷Ⅱ文综历史)
9 . 南宋画家楼璹(1090—1162)创作的《耕织图》是我国第一部体系化耕织图,开启了耕织图像系统化、体系化的创作与推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据楼璹《耕织图·序》记载,宋高宗即位于江南,“备知民瘼(疾苦),尤以百姓之心为心,未遑它务,下务农之诏”。楼璹当时任临安於潜县令,“笃意民事,慨念农夫蚕妇之作苦,究访始末”,创作了耕织图共45幅,包括耕图从浸种到入仓21幅,织图从浴蚕到剪帛24幅。《耕织图》进献高宗后,高宗十分欣赏,对楼璹进行嘉奖,命翰林图画院摹绘,加以推广。南宋后,各种形式的《耕织图》纷纷出现,并得到历代皇帝的嘉许和推广。


国内著名学者王加华教授研究《耕织图》后认为:“耕织图的编绘并不只是发行一册图画那么简单,也不单纯是为了推广先进农业生产技术,而是具有深远的象征与社会治理意义。”


根据材料,指出上述学者的任意两个认识角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其加以说明。
10 . 《礼记·月令》记载:“王命布农事,命田舍东郊,皆修封疆,审端径术。善相丘陵、阪险、原隰,土地所宜,五谷所殖,以教道民,必躬亲之。田事既饬,先定准直,农乃不惑。”这说明先秦时期我国农业已经
A.开始自成体系B.与手工业结合
C.以粮食生产为主D.注重精耕细作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