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下图是陕西米脂出土的东汉牛耕画像石。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个体农户的生活比较富足
B.精耕细作农业技术的成熟
C.二牛一人犁耕法已经使用
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是
A.铁器使用
B.筒车的使用
C.牛耕的使用
D.水排的使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宋代陈旉在《农书》中提出:“土壤气脉,其类不一,肥沃硗埆,美恶不同,治之各有宜也。……虽土壤异宜,顾治之如何耳,治之得宜,皆可成就。”而治的关键在于用粪,当时人们把依据土壤的不同性质而用粪来加以治理称为“粪药”,意思就是用粪如同用药。由此可以看出
A.我国的农业生产精耕细作技术发达B.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领先世界
C.统治者重视农业技术的推广D.促进了土地资源的开放和利用
2017-07-13更新 | 246次组卷 | 15卷引用:2017—2018学年高一年下学期检测历史人民版必修II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试题
4 . 汉代出现的曲辕犁,可以调节犁耕的深浅。至此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5 . 南宋初期农学家陈敷说:“……多虚不如少实,广种不如狭收”,元代农学家王祯说:“凡人家营田,皆当量力。宁可少好,不可多恶。”明末江南农学家沈氏说:“作家第一要勤耕多壅,少种多收。”材料表明从南宋到明朝的农业生产中
A.集约经营的出现B.精耕细作的传承
C.单位产量的提高D.勤俭精神的发扬
2017-06-15更新 | 488次组卷 | 18卷引用:2020-2021学年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第一单元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达标检测卷(B)
6 . 中国古代农耕方式演变趋势正确的是
A.石器锄耕一铁犁牛耕一刀耕火种
B.石器锄耕一刀耕火种一铁犁牛耕
C.铁犁牛耕一刀耕火种一石器锄耕
D.刀耕火种一石器锄耕一铁犁牛耕
2019-05-07更新 | 151次组卷 | 48卷引用:人教版 高一历史 必修二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单元测验题2
7 . 《汉书》上记载,西汉时每年农田亩产约一石半,而《昌言》上说,东汉时的农田平均亩产约为“亩收三斛”,亩产量有了较大的增长。造成当时粮食产量增长的最主要原因是
A.农民更加勤劳
B.牛耕犁具等劳动工具的进步和推广
C.农作物品种的改良
D.更加合理地利用了土地资源
2019-04-18更新 | 284次组卷 | 23卷引用:人教版高一必修二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测试题1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商周时代的国家,我们常称为宗法制国家。它是家族的扩大,是血缘关系的政治化。或反过来说也一样,是政治关系的血缘化。这种国家统一的体制起源于家族之间的征服战争。获胜的家族便成为土地和土地上人民的主人。天子是获胜家族的宗主,所以是被征服土地的所有者或占有者,同时也是政治上的最高统治者。……在希腊城邦初期,国王及其家族虽然有尊显的地位,但却没有成为城邦的唯一主人。部落内部平等和公有观念普遍延续下来,城邦属于全邦各部落人民,而不是某个家族。每个家族的代表即家长在城邦形成后都享有政治权利,具有公民身份,代表自己的家族参与城邦管理。

——摘编自丛日云《西方政治文化传统》

解读材料,提取一条有关“天子与人民关系”的信息,并结合相关史实分析原因。

9 . 从汉代画像砖图中,可以看到大量使用的农具有倒三角锄、长柄弯锄、板状锄等;此外涉及田间管理、捡拾牲畜粪肥的图像也很多。这可以用来佐证当时(       
A.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B.耕作方式明显进步
C.农耕经济己普及全国D.农业生产经验丰富
10 . 北魏时,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总结出一套个体农户农副兼营的精耕细作农业模式,反复强调农户不要过度扩大耕种面积,“宁可少好,不可多恶”。这表明
A.精耕细作的目的是追求农业收益的最大化
B.精耕细作农业遏止了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
C.个体农户为主体的耕作模式抑制农业的进步
D.人口与土地的尖锐矛盾导致耕作模式的转变
2016-11-27更新 | 3715次组卷 | 88卷引用: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 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单元测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