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5 道试题
1 . 下表反映了汉代农业生产的部分情况。据表中信息可知汉代
A.犁耕技术得到不断提高B.小农经济不断发展
C.精耕细作实现质的突破D.铁犁牛耕普及全国
2020-08-31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仲元中学、中山一中等七校联合体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2 .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发展的重要时期,下列经济现象最早出现于这一时期的是
A.铁犁牛耕/草市/私营纺织作坊
B.男耕女织/盐铁官营/棉纺织业
C.铁质农具/小农经济/重农抑商
D.精耕细作/重农抑商/丝绸外贸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春秋战国时期,导致井田制瓦解和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礼乐征伐自诸侯和大夫出”B.“废井田,开阡陌”
C.“相地而衰征”、“履亩而税”D.“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
4 . 先秦时期,古代中国的农耕方式经历了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转变。那么,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
A.石器锄耕B.刀耕火种C.铁犁牛耕D.机械化耕种
2016-11-27更新 | 214次组卷 | 24卷引用:2010年广东省梅州市曾宪梓中学高一第二学期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如表是我国从汉至隋江南稻作农业的相关记载。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史料出处
“今水潦移于江南,迫隆冬至,朕惧其饥寒不活。江南之地火耕水耨”《史记平准书》
“江南地广,或火耕水耨。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汉书地理志》
“江西良田,旷废未久,火耕水耨,为功差易”《晋书地理志》
“江南之俗,火耕水耨,食鱼与稻,以渔猎为业”《隋书地理志》

A.农业生态破坏现象严重
B.江南农业耕作方式粗放
C.经济重心呈现南移趋势
D.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据下表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这一时期江南地区
史料出处
“今水潦移于江南,迫隆冬至,朕惧其饥寒不活。江南之地,火耕水耨”《汉书·武帝纪》
“江南地产,或火耕水耨。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汉书·地理志》
“江西良田,旷废未久,火耕水耨,为公差易”《晋书·食货志》
“江南之俗,火耕水耨,食鱼与稻,以渔猎为业”《隋书·地理志》

A.生存环境恶劣
B.耕作方式粗放
C.饮食结构单一
D.生态破坏严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如图是宋至清(鸦片战争前)我国粮食亩产量的变化情况示意图。图中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农业生产工具的不断创新
B.精耕细作农业持续发展
C.玉米等高产作物大量引进
D.政府鼓励大量开垦荒地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下图是有关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方式示意图,推断空缺方框中最可能填写的是
A.精耕细作
B.铁犁牛耕
C.封建土地私有制
D.自然经济
2017-07-27更新 | 154次组卷 | 16卷引用:【校级联考】广东省肇庆市2018届香山中学孔子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10 . 《汉书·食货志》引李悝语:“治田勤谨,则亩益三斗,不勤,则损亦如之。”这反映了古代中国农业生产具有的特点是
A.男耕女织
B.精耕细作
C.脆弱、封闭
D.自给自足
2019-06-10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江门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