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下表显示了战国至东汉铁犁铧文物分布状况(单位:件),此表可以证明
A.汉代农业生产力有一定的发展
B.汉代的铁犁技术普及全国
C.农业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差异
D.汉代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发生变化
2019-01-28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读下表,该表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
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就(部分)
时期内容备注
春秋战国牛耕、铁农具
都江堰、郑国渠
测知二十四节气有利于安排农事
秦汉耧车提高播种效率
选种、育秧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

A.精耕细作的模式形成发展
B.注重总结推广农业经验
C.注重农时,改进耕作技术
D.发明创新农业生产工具
2019-03-26更新 | 916次组卷 | 24卷引用:2014年高中历史专题限时集训: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3 . 下表反映出的清代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是
A.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大幅增加
B.土地资源的充分开发和利用
C.农业生产呈现区域化的特点
D.粮食作物栽培技术显著提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据下表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这一时期江南地区
史料出处
“今水潦移于江南,迫隆冬至,朕惧其饥寒不活。江南之地,火耕水耨”《汉书·武帝纪》
“江南地产,或火耕水耨。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汉书·地理志》
“江西良田,旷废未久,火耕水耨,为公差易”《晋书·食货志》
“江南之俗,火耕水耨,食鱼与稻,以渔猎为业”《隋书·地理志》

A.生存环境恶劣
B.耕作方式粗放
C.饮食结构单一
D.生态破坏严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下表是某学者统计的汉代铁犁铧文物的分布状况表。它反映了汉代
中原西北东北江南岭南
西汉238541347
东汉467954113829

A.经济重心已经完成南移
B.精耕细作已普及全国
C.先进生产方式不断拓展
D.手工业发展十分迅速
6 . 阅读下表,据此说法正确的是
中原西北东北江南岭南
战国11729
西汉238541347
东汉467951413829

——战国至东汉铁犁铧文物分布情况表

A.汉代南方得到一定程度的开发B.汉代的铁犁技术已经普及全国
C.南方农业发展水平超过了北方D.长途贩运促进了农业技术传播
7 . 字的含义曾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演变(见下表)。
阶段主要含义史料来源
氏族宗庙甲骨卜辞
氏族(宗族)西周金文
个体家庭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文献

字含义的演变反映出
A.血缘政治取代官僚政治B.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C.分封制度逐渐走向衰落D.中央集权制度已经形成
8 . “家”字的含义曾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演变(见下表)。“家”字含义的演变反映出
A.血缘政治取代官僚政治
B.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C.分封制度逐渐走向衰落
D.中央集权制度已经形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下表为我国夏商周时期使用的部分农具简表,从中可以看出当时
A.已经出现铁犁牛耕
B.木石等原始农具已不复存在
C.耕作方式不断进步
D.农业管理经验比较丰富
10 . 某生分析下表,得出了四项结论,正确的有
中国农业的重要指标(1400—1820年)
时间人口(百万〉粮食总产出
(千吨)
种植面积(百万公顷)粮食单产(千克/公顷)
粮食全部作物
1400722052019.824.71038
16501233505532.040.01095
17502607410048.060.01544
182038110858559.073.71840

①生产工具的革命性变革推动了这时期农业的进步
②重农抑商政策是这时期促进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③玉米、马铃薯等品种的引进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
④人口的增幅快于耕地面积的增幅推动了农业精耕细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