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主要的手工业部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2 道试题
1 . 湖南省博物馆曾复制总重仅为49克的素纱禅衣,但复制品的重量超过80克。后来经过专家研究发现,现在的蚕宝宝比西汉时的要肥胖,吐出的丝明显要粗、重。于是专家们着手培育一种小巧苗条的蚕,再用其丝终于织成了一件49.5克的复制品。这个案例说明
①汉代纺织技术已经相当发达
②素纱禅衣是纺织史上的瑰宝
③汉代统治者极尽奢靡之能事
④文物复制是尊重历史的综合性工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18-04-10更新 | 95次组卷 | 3卷引用:第六单元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夯实基础】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备考《选必3·文化交流与传播》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苏轼的《石炭并引》中记载:“彭城(今江苏徐州)旧无石炭。元丰元年(1078年)十二月,始遣人访获于州之西南白土镇之北。以冶铁作兵,犀利胜常云。”材料中的“石炭”指的是
A.
B.木炭
C.竹炭
D.石油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某校高中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古代中国经济发展及其对外贸易”课题时,得出以下部分结论。你认为其中不正确的是
A.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经历了氏族公社所有、井田制到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演变
B.东汉时期出现的灌钢法提高了钢铁冶炼技术和产量
C.两宋商业突破传统商业时间、空间的限制,发展到新的水平
D.重农抑商、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是影响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主要因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明代中后期,松江府的棉纺织业,苏州和浙江湖州、杭州的丝织业,芜湖的浆染业,江西铅山的造纸业以及景德镇的制瓷业闻名全国。这反映了
A.资本主义萌芽范围扩大
B.区域经济分工特点明显
C.官营手工业生产水平高
D.经济的重心进一步南移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浙江慈溪唐五代秘色瓷窑址的发掘,使人们得以进一步认识“夺得千峰翠色来”名句所赞美的一类瓷器。有学者认为秘色瓷是当时这类瓷器的上佳之品。“这类瓷器”是
A.青瓷
B.白瓷
C.唐三彩
D.釉下彩绘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很早就有手工提花法,西汉提花机能用提花束综控制上万根经纱。明代提花织机的结构更为完善。明初农工生产在政府的奖励政策下,得以迅速恢复,产量提升,手工业发达与商业的繁荣,造就了明代商品经济的蓬勃发展,丝绸纺织城镇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促使明代蚕桑丝绸业的生产与贸易,走向商品经济与专业分工,同时提高丝绸生产的技术与质量,创造出璀璨的明代提花丝绸艺术。

——整理自阙碧芬《明代提花丝织物研究》

材料二

(英国)唯一的例外是约翰·凯发明的并于1733年取得其专利权的“飞梭”——一种能使纬纱来回穿越经纱的速度得到加快的简单的弹跳装置。但是,仅有“飞梭”是不够的,于是,人们为鼓励那些促进了生产的发明,谨慎地开展了一场协调一致的运动。1754年,“技艺、制造业及商业奖励会”成立,该会为已被确定的成就提供金钱、奖章和其他报酬。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提花纺织技术的发展历程,说明提花纺织技术对明清时期纺织业生产关系发展的促进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比近代英国和古代中国纺织技术发展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其原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唐人《茶瓯》诗云:“邢客与越人,皆能造兹(瓷)器。圆似月魂堕,轻如云魄起。”该诗歌描述的对象是
A.越窑白瓷和邢窑青瓷
B.越窑青瓷和邢窑白瓷
C.越窑青瓷和邢窑粉彩瓷
D.越窑粉彩瓷和邢窑青瓷
8 . 下列关于古代制瓷业发展历史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秦汉时期开始出现原始的陶器
B.魏晋南北朝时期制瓷业成为一个独立的生产部门
C.元代景德镇成为瓷都
D.明清时期,瓷器和丝绸成为对外出口的大宗产品
9 . “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这一局面出现于
A.中唐以后
B.南宋时期
C.明朝
D.元代
10 . 下列是古代某收藏家的三个典型藏品,这位收藏家可能生活的时代是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清朝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