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清代的驿路(官路)通达各省省城及边疆的重要城市,如山西境内,“八十里乐平到柏平驿,五十里平定州平潭驿,八十里……”,在此基础上,晋商开辟出茶马之路。这表明
A.政府十分重视保护长途贩运业
B.民间服务性行业已达较高水平
C.清朝官道修建有利于商业发展
D.市镇商业发达使抑商政策松弛
2 . 孙承泽在《春明梦余录》中说:“今天下自京师达四方,无虑皆用白银……一切中外公私或取给焉。”这一现象出现于
A.汉代B.唐代C.元朝D.明朝
3 . 从唐朝起,钱就不再以重量为名称,而改称宝。唐高祖武德四年,铸造开元通宝。开元意思为开创新纪元,通宝的意思是“通行宝货”,以后历代沿用,并常在“通宝”二字前冠以年号、朝代或国名。通宝的出现说明
A.钱币成为政府聚敛财富的工具
B.以金银钱币为主所以珍贵为宝
C.商品经济发展使货币影响增大
D.古代货币制度出现了根本变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喻世明言》中有一句谚语:“一品官,二品贾。”《二刻拍案惊奇》中记载:“徽州风俗以商贾为第一等生业,科第反在次者。”这两则材料反映的是
A.汉朝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B.唐朝商品经济发展
C.徽商活动遍布全国各地
D.商人地位不断提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引用了当时的谚语“百里不贩榷(柴火),千里不贩籴(买入粮食)。”下列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司马迁轻视商贩
B.交通不便制约商业发展
C.百姓普遍视商为末
D.谚语不能反映社会经济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唐甄说:“吴丝衣天下,聚于双林,吴、越、闽、番至于海岛皆来市焉”。嘉庆《嘉兴府志》卷4记载,平湖县的乍浦镇,“番舶凑集,居民成市”。两则材料都反映了
A.政府对民间贸易约束比较少
B.我国手工业生产出现专业化趋势
C.国内长途贩运贸易比较兴盛
D.国内市镇已同国外市场建立联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