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0 道试题
1 . 南宋临安城的流动小贩在夜市中往往“遍路歌叫,都人固自为常”,“如顶盘担架卖市食者,至三更绝”,小贩们还可以提供送货上门服务。下列选项中,与此相吻合的是
①城市管理关注民生 ②商业活动突破时空限制
③都市商品经济发达 ④草市在城中普遍出现
A.①②B.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
2 . 下表为明代经济发展简表(节选)。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史料出处
明中叶以后“夏税一概征银,实起于隆庆中”赵翼《陔余丛考》
隆庆元年,明穆宗颁布诏令:“凡买卖货物,值银一钱以上者,银钱兼使;一钱以下止许用钱”胡我琨《钱通》

A.白银的货币地位被政府认可B.赋役征银加重了百姓负担
C.银贵钱贱成为社会普遍现象D.重农抑商政策出现了松动
2020-06-28更新 | 448次组卷 | 13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八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唐德宗曾颁发赦书,规定“王公百官,既处荣班,宜知廉慎。如闻坊市之内置邸铺贩鬻,与人争利,井宜禁断.仍委御史台及京兆尹纠察。”据此可知,当时
A.坊内存在商业活动B.政府垄断商业贸易
C.富商大贾势力削弱D.市民阶层受到打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苏州府吴江县盛泽镇“直至明初仍是一个村落,居民仅五六十家”,明朝中后期、清朝前期,逐渐发展成“以绫绸为业”的大镇,农家都已经把绫绸作为主业,丝织业产品价格的高低,成为决定当地农民“有岁无岁”的主要依据,农民甚至会任由土地荒芜。这种现象说
明当地
A.封建自然经济瓦解B.农业经济的商品化
C.土地兼并空前严重D.重农抑商政策废止
2020-05-27更新 | 400次组卷 | 29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宋代时“坊市制”已经瓦解,商民们竞相开设商铺,各种“违章建筑”层出不穷,面对城市秩序混乱,宋朝政府专门设立“街道司”;为适应蓬勃发展起来的街市,宋政府还在街道两旁测量距离,竖立“表木”;徽宗时正式征收“侵街房廊钱”。这说明宋朝
A.商业的发展推动了城市管理的变化
B.市打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
C.为增加收入巧立名目收取杂税
D.商业发展不再受重农抑商政策限制
2020-04-21更新 | 509次组卷 | 2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诺丁汉大学附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实验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有人说:“皖南古村落与其他村落形态最大的不同之处是,村落建设和发展在相当程度上脱离了对农业的依赖。古村落居民的意识、生活方式以及情趣方面,大大超越了农民思想意识和一般市 民阶层,而是追求与文人、官宦阶层相一致,因此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皖南古村落具有“浓郁 的文化气息”的根源是
A.当地居民普遍脱离农业生产B.明清时期徽商劲旅异军突起
C.人们的意识和追求超越农民D.深受文人和官宦阶层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明朝在江南市镇等关键要地设立巡检司管理日常治安;对一些规模比较大的江南市镇,直接委派县丞、主簿等县级官员驻镇管理;对那些体量特别大的江南市镇,还派遣同知等更高级别的官员驻镇管理。这一举措旨在(   
A.提升市镇的经济水平B.降低政府的行政成本
C.加强基层社会的治理D.凸显市镇的军事功能
8 . 唐代在长安,胡饼已是人们司空见惯的异域美食,许多从西域传来的食品如毕罗、奶酪、黄油等食品越来越受到上流社会的喜爱。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政府政策的引导B.经济重心南移
C.民族交融的加深D.大运河的开通
2020-02-10更新 | 480次组卷 | 32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金乡卫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宋史·食货志》载当时的农民,“幸而收成,公私之债,交争互夺;谷未离场,帛未下机,已非己有。”这说明当时
A.钱庄盛行B.借贷流行
C.租佃关系发展D.社会和谐稳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史记》记载,西汉前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这反映了当时(        )
A.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B.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
C.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D.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
2019-12-27更新 | 1312次组卷 | 86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东阳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