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明朝时期,王朝政府充当了棉花棉布消费的大主顾.最初政府通过“实物征调”的方式,促进了棉花在全国的普遍种植.后来,赋税制度发生变化,棉花棉布成为一种特殊商品涌入市场,江南商品经济也因此更为活跃.材料反映了明朝时期
A.棉产品商品化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
B.国家权力使商品经济变相繁荣
C.棉产品是国家财政赋税主要来源
D.官商产生并卷入市场中间环节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下表是明代三个时期江苏吴江县市镇数量的变化情况。对这一时期经济发展叙述不正确的是
时间(明代)弘治(1488~1505年)嘉靖(1522~1566年)万历(1573~1620年)
吴江县3市4镇7市4镇10市7镇

A.经济中心地位使吴江县集市增多B.政府经济政策调整促进了市镇发展
C.资本主义萌芽促进江南城市发展D.工商业的发展促进了城镇的繁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除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以下无法印证《全球通史》中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A.“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
B.“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
C.“蜀人利交子之轻便,一贯有卖一贯一百者”
D.“京师五方所聚,其乡各有会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三国志》载,东吴孙休(公元235一264年在位)在诏令中说到,“自建兴以来,吏民…… 去本就末,不循古道”“自顷年以来,州郡吏民及诸营兵……皆浮船长江,贾作上下”。由此可知
A.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发生动摇
B.人们经商逐利的商业意识浓厚
C.官吏涉足工商业活动滋生腐败
D.三国时期的商品经济发展较快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引用了当时的谚语“百里不贩榷(柴火),千里不贩籴(买入粮食)。”下列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司马迁轻视商贩
B.交通不便制约商业发展
C.百姓普遍视商为末
D.谚语不能反映社会经济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这是一段学生编写的剧本:阿牛是一个北宋的杭州农民,一向日作夜息。但这两天他想放松一下,于是他跟地主结算了工钱,跑到街上闲逛。街上错落着很多店铺和会馆,有卖玉米糕点的食品店,有卖印刷书籍的书店,还有卖布料和瓷器的杂货铺,瓦肆里还有人在咿咿呀呀的唱着京剧。阿牛想:“快过年了,得给妻儿买块像样的布料做衣服。”他走进杂货铺,买了两块棉布,顺便买了一个小巧的粉彩牛型瓷器犒赏自己。这段剧本中存在的错误有
A.3处B.4处C.5处D.6处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美国学者施坚雅对中国古代城市史和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区域经济史进行了研究,认为从8世纪后半期至南宋时期,发生了“中世纪城市革命”。下面不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A.官市组织衰落,终至瓦解
B.坊市分隔制度消灭,可在城内或四郊各处进行买卖交易
C.出现具有重要经济职能的大批集镇
D.商帮捐资,建设会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