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26 道试题
1 . 唐初,大臣魏征曾说:“美玉明珠,孔翠犀象,大宛之马,西旅之獒,或无足也,或无情也,生于八荒之表,途遥万里之外,重译入贡,道路不绝者,何哉?盖由乎中国之所好也。”由此可以乔他,魏征
A.认识到对外贸易的意义B.提倡平等互利的中外贸易
C.赞成重开陆上丝绸之路D.主张设立贸易管理机构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明正德时期,徽州出现了外出经商的热潮,弘治以前“读书力田,间事商贾”的现象已经不复存在。而经商的丰厚利润也让一些士大夫纷纷出外经商,“人庶仰贾而食,即阀阅家,不惮为贾”。这表明
A.封建小农经济解体B.商品经济影响观念转变
C.重农抑商政策松动D.经世致用思想逐渐盛行
3 . 元代纸币流通广泛,一度成为丝路贸易的“硬通货”。《元史世祖纪》载,至元二十二年年,忽必烈“遣马速忽、阿里赍钞千锭往马八图(国)求奇宝”。这表明当时
A.纸币国际化提升元朝影响力B.海上贸易通道遭遇严重的阻碍
C.纺织业获得广阔的海外市场D.厚往薄来的朝贡贸易十分繁荣
4 . 下表为唐玄宗与唐代宗时期与商业有关的部分诏令。据此可推知
时间诏令
开元二十九年(公元七四一年)禁九品以下清资官置客舍、邸店、车坊。
大历十四年(公元七七九年)六月禁百官置邸货鬻。
大历十四年秋七月诏王公卿士不得与民争利,诸节度观察使于扬州置回易邸,并罢之。

A.邸店利润十分优厚B.政府鼓励民间经商
C.官员垄断邸店经营D.坊市界限已不存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清代相邻的集市,群集期相错,互不冲突,还形成专门的名称,如河北的“差花集”、广东的“插花墟”、广西的“交又墟”、四川的“转转场”等,商人们在相邻几个集市中逐日赶集,轮回贸易。这可以反映出该时期
A.农村商品经济繁荣B.区域分工日益细密
C.长途贩运较为兴盛D.市镇经济发展迅速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宋仁宗天圣年间,朝廷要求“拆除京师民居侵占街衢者”,但收效甚微;神宗时收取“侵街钱”,一时民怨沸腾,但随后又出现了“侵河钱”“侵街房廊钱”等。这说明北宋
A.朝廷以自身政治经济利益为考量B.政府注重对商业税收的征取
C.坊、市界限打破推动商业的繁荣D.积贫积弱无力解决城市问题
2021-09-04更新 | 15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尖子生培优题典(新教材新高考)-考点03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有学者认为“中国在宋代至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下列符合“第二次商业革命”的是
A.商业活动突破时空的限制B.出现最早的纸币
C.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D.近代工业的出现
2021-09-01更新 | 405次组卷 | 20卷引用:2022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按单元章节训练卷(课标全国专用)-必修2-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8 . 战国时期,出现了富商大贾大肆盘剥农民,使之破产流亡,或沦为商贾之家奴婢的问题。这表明
A.商人社会地位高于农民B.商业发展影响国家收入
C.各诸侯国推行重商政策D.农业经济出现衰败困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中国古代文人重义轻利,但到了明清以后却发生了变化,如:郑板桥本人曾明确制定了自己的润格“大幅六两,中幅四两,小幅二两,条幅对联一两,扇子斗方五钱。”他的《板桥润格》说得很干脆:“凡送礼物食物,总不如白银为妙”。这一现象最能反映
A.经济发展冲击传统观念B.清代重农抑商政策松动
C.清代社会逐利风气盛行D.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被孟子称为“贱丈夫”的民间商人,最初是不合法的,不能到城里市场上去交易。他们只能在野外找个土岗,“以左右望”获取利益。后来,民间商人向政府纳过税后可以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这一变化反映了
A.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B.商业发展推动商人地位变化
C.政府不再监管商业活动D.商人政治地位得到较大提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