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6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明清时期的龙游商人积累了财富之后,乐善好施,如纸商傅元龙,“生平于地方事业颇能尽力,建凤梧书院,修通驷桥,明伦堂,鸡鸣塔,诸役咸与焉。”这种现象的出现表明
A.儒学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
B.商人地位和士人渐趋平等
C.礼乐制仍然有着重大影响
D.商人的自身修养普遍提高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2 . 公元前679年,齐国会盟诸侯达成协定,“市赋(市场交易税)百取其二,关赋(进出口关税)百取其一”。公元前678年,齐国再度会盟诸侯,达成“修道路,偕度量,一称数(统一斤两称数)”的约定。材料反映了
A.交通改善便利了商业发展
B.区域之间长途贸易兴盛
C.区域性统一市场日渐形成
D.齐国通过会盟成为霸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据载,“祖父母、父母在而子孙别立户籍分异财产者,唐律定为徙罪,明律改为杖罪,明中叶之后实际流于形式”。这一变化实质上反映出
A.社会经济发展冲击传统观念B.法律的调节作用日趋弱化
C.国家对人身控制的不断加强D.个性解放思潮的逐步发展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4 . 《东京梦华录》记载:“南门大街以东,南则唐家金银铺,温州漆器什物铺,街北都亭骚相对,梁家珠子铺,御街一直南去,过州桥,两边皆居民,街东车家炭,张家酒店,次则王楼山洞梅花包子,李家香铺,曹婆婆肉饼,李四分茶,街心市井,至夜尤盛。”由此可知宋代
A.城市布局依然保留市坊分离传统
B.商业经营凸显品牌特色
C.商业活动仍未突破时间限制
D.地域性的社会分工明显
2017-10-11更新 | 2636次组卷 | 39卷引用:河北省衡水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一调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汉朝人民在缴纳赋税时,算赋口赋用货币;田租用谷粟,更赋可用货币代替;买爵赎罪用谷粟,同时政府支付多用黄金或钱,东汉则布帛多于黄金。由此推测
A.农民对封建人身依附关系减轻
B.农民的负担沉重
C.商品货币关系复杂
D.实物地租向货币地租转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中唐后,汴州(开封)、宋州(商丘)、楚州(淮安)、广陵(扬州)、苏州和杭州等城市逐渐繁起来,其主要原因是
A.运河航运的兴盛
B.长江航运的发达
C.江南经济的发展
D.对外贸易的兴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日本学者加藤繁说:“坊的制度——就是用墙把坊围起来,除了特定的高官以外,不许向街路开门的制度——到了北宋末年已经完全崩溃,庶人也可以任意面街造屋开门了。”这一变化有助于
A.江南地区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
B.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C.商业从农业、手工业中的分离
D.城市商业空间的拓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唐代《独异志》(卷下)载:“李衡,江陵种桔千树,赚钱收其利,谓其子曰:‘吾有木奴千头,可为汝业,当终身衣食也。’”这反映出当时
A.经济重心已完成南移
B.粮食产量已满足需求
C.江淮地区经济最发达
D.农产品的商品化现象
2017-09-23更新 | 340次组卷 | 16卷引用:吉林省百校联盟2018届高三TOP20九月联考(全国II卷)历史试题
9 . 12—13世纪西欧城市产生了行会。马克思认为:“联合起来反对勾结在一起的掠夺成性的贵族的必要性,在实业家同时又是商人的时期对共同市场的需要……全国的封建结构——所有这一切产生了行会。”而中国的唐宋时期也产生了行会,“市肆谓之行者,因官府科索而得此名”。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二者都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B.行会制度加剧了商业竞争
C.二者都是工商市民反封建的结果
D.二者都带有经济垄断性质
10 . 唐代元稹《估客乐》诗云:“经游(营)天下遍,却到长安城。城中东西市,闻客次第迎。迎客兼说客,多财为势倾。客心本明黠,闻语已心惊。先问十常侍,次求百公卿。侯家与主第,点缀无不精。归来始安坐,富与王者勍(强)。”下列对该诗的解读,不合理的是
A.“长安城”有常设的商业区
B.商人交结长安权贵
C.“估客”是财力雄厚的大商人
D.商人政治地位提高
2017-09-09更新 | 1435次组卷 | 24卷引用:2016年10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