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南宋李焘的《续资治通鉴长编》说:“(北宋)初,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1023年后交子改归官府发行。鉴于纸币方便流通,崇宁四年(1105),北宋朝廷“令诸路更用钱引,准新样印制,四川如旧法。”
下图中文字为:除四川外,许于诸路州县公私从便主管,并同见钱七百七十陌流转行使。

(1)根据材料叙述纸币在北宋的发行和使用情况;判断右图是否是“交子”并说明理由。
材料二 明清时期四大名镇(佛山、景德镇、朱仙镇、汉口)一览表
居民构成
四镇居民大都是冶铁、制瓷业工人,还有坐商行贾。
行政管理
佛山自明代至清雍正初年,不置一官;朱仙镇隶属祥符县,直到光绪年间清廷也没有在此设县。
手工业状况
佛山冶铁业有三种经营方式:家庭小作坊、家族大作坊和商人经营的大作坊。景德镇官营手工业作坊就是御器厂,私营手工业作坊是民窑,个体手工业者指的是大量的家庭制瓷手工业者。早在明万历时,民窑佣工已“每日不下数万人”,比御厂人数多几十倍;清乾隆时,景德镇有“民窑二、三百区”,民营瓷业的年产总值高于御器年产总值约七十几倍。
商业状况
佛山镇、汉口镇的工商业均超过省会的广州和武昌,成为各省货物交流的一大枢纽;朱仙镇是华北最大的水陆交通联运码头;景德镇的陶瓷生产在全国同行业中岿然居首,而陶瓷又是清代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明清时期四大名镇的特点及成因。
2016-11-27更新 | 174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市上海新纪元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复习历史试题
2 . 在中国明清以来的近代经济发展史上,驰骋欧亚的晋商举世瞩目,山西特别是以太谷、祁县、榆次、平遥等为代表的晋中盆地商人前辈,举商贸之大业,创造了世纪性繁荣,留下灿烂的商业文化。茶叶贸易是晋商最主要的经营活动之一。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表1 祁县茶商制茶工费与包装工费明细(单位:文/担)

上等茶叶
中上等茶叶
普通茶叶
低等茶叶
筛工工钱
2 275
2 092
1 745
1 110
踹工工钱
552
552
480
480
拣工工钱
1930
1 017
653
507
包装箱费
362
362
362
362
其余开支
300
300
300
300
各项合计
5 419
4 423
3 540
2 759

——史着民、牛白琳:《平祁太经济社会史资料与研究》中《祁县杀商大德诚文献》
(单位:两/担)

上等茶叶
中上等茶叶
普通茶叶
低等茶叶
汉口茶市售价(分a、b两个时期)
a) 40
b) 20
a) 30
b) 15
a) 15
b) 10
a) 10
b) 6
安化毛茶成本
11.37
8.76
6.18
2.72
制茶工费与包装箱费
3.28
2.68
2.14
1.67
运费(即水脚费)
1.40
1.40
1.00
1.00
厘金
0.41
0.41
0.41
0.41
关税及各项捐税
1.7
1.7
1.0
1.0
各项成本及费用合计
18.16
14.95
10.73
6.8
利润(也分为a、b两个时期的利润)
盈利21.84
b)盈利1.84
a)盈利15.05
b)盈利0.05
a)盈利4.27
b)亏损0.73
a)盈利3.2
b)亏损0.6

——史若民、牛白琳:《平祁太经济社会史资料与研究》中《祁县茶商大德诚文献》及姚贤镐著:《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
材料二 晋商中的一位重要代表人物王现曾经说过:“夫商与士,异术而同心。故善商者,处财货之场,而修高洁之行,是故虽利而不污;善士者,引先王之经,而绝货利之径,是故必名而有成。故利以义制,名以清修,恪守其业,天之鉴也。”
材料三 以制造砖茶为例,晋商制造砖茶是用木制平压机,“……置茶于蒸笼中,架锅上蒸之,倾人模型中,置木架压榨器中,借杠杆力压之。移时在模中托出,放于楼上。听其自然干燥。”俄商于19世纪后期在华开办制茶工厂,……“手压机每日出产60篓,有25%的废品,而蒸汽压机每日出产80篓,只有5%的废品,并且因使用机器而节约的费用,每篓计银l两,按照以上产量每日即达银80两或英金20镑。”(Trade Reports 1878 Hankow p.43)
(在选用原料上)“查中国制造砖茶,向用茶末,以为运销蒙古之用,……(俄商)所需原料不仅茶末,而茶叶亦有之,按机器所制之砖茶,较用旧法所制者,坚固异常,而难于碎裂,……俟至本期(1872—1881)终时,砖茶贸易遂为俄商所垄断也。”
——班恩德:《最近百年中国对外贸易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晋商茶叶经营的特点。
(2)从材料二可知,晋商文化深受中国哪一传统文化的影响?概括其推崇的经商理念。
(3)进入19世纪80年代以后,晋帮茶商逐渐走向了衰亡。根据材料一、三并结合所学分析原因。
3 . 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末世,但社会生活中也出现了新气象。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古徽州,即今安徽黄山市),江北则推山右(今山西)。新安大贾,鱼盐为业,藏镪(钱)有至百万者,其他二三十万,则中贾耳。山右或盐,或丝,或转贩,或窖粟,其富甚于新安。新安奢而山右俭也。
──(明)谢肇淛《五杂俎》卷四《地部二》
材料三明清是中国历史上社会秩序稳定的一个伟大时期。……不幸的是,在此期间欧洲却经历了一系列翻天覆地的现代化发展……不过这并不表明明清两代便是历史的倒退,此间取得的成就亦不容否认。如果能更好地了解这几百年来的中国历史,我们应能发现不少的革新和发展。中国社会远非停滞不前,不过与西方相比其步伐较慢,程度较浅罢了。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革》
请回答:
(1)结合明清具体的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一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
(2)材料二反映了明清时期经济生活中出现了什么新现象?据材料二分析其特点。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在思想领域“革新与发展”的表现是什么?这一表现与材料一、二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农业虽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它毕竟主要是在小农分散经营的条件下形成的……由于传统农具明清后没有继续得到改进,由于人口增加、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减少,由于经营规模的狭小和分散,劳动效率低下,这极大地限制了其他经济文化事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另一方面,尽管中国古代很早就出现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业生产的思想……但在封建制度和分散经营条件下,不可能更大规模合理利用经济资源协调发展。

——李根蟠《中国古代农业》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

材料二   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从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几乎是纯粹的自然经济;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到了明清时期,在我国江南地区又出现了一种与自然经济完全相悖的新经济的萌芽。


(2)材料中所指的宋元时期的“新型经济”是什么?列举其泛起“微澜”的表现。

材料三   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兴盛突出反映在民间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办工场、作坊,占据了主导地位。……在这种背景下,开始孕育出主要通过对运用生产技术和调配劳动力等环节加强管理来提高经济效益的新型地主经营;从手工场主、包买商中转化出类似西方资本主义劳动组合中的早期“资本家”。……表明自明中后期至鸦片战争前,已经进入产业革命和工业化的准备阶段并向工业文明发展的过渡阶段。

——曹大为《明清农耕文明的鼎盛及其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中的殒落》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我国手工业领域出现的新变化。

材料四   史学家戴逸指出:“18世纪的康乾盛世,貌似太平辉煌,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可当时中国没有人认识这一历史真相。历史的悲剧只有在悲剧造成以后很久时间,人们才会感到切肤之痛。”


(4)作者说它“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的经济依据是什么?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