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7 道试题
1 .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孕育了中华民族以农耕为主体的经济形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数不时,朝令而暮当具。

材料二   著名的(晋商)旅蒙商号大盛魁(注:创始人最初是肩挑小贩)……成为有影响的大商号后,还在店内供奉着一条扁担、两个木箱、一块石头(曾作称砣用),其意是警示商号后人不忘当年创业之艰难。……晋商在经营活动中,总结出许多谚语,如“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买卖成不成,仁义都要在”等。

材料三 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趋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类。

——贾谊《论积贮疏》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的什么生产经营方式?结合材料概括这种生产经营方式的特点。
(2)材料二反映了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发展有何新现象?依据材料概括晋商发达的主观因素。
(3)材料三反映了作者是怎样看待商业和农商关系的?这一思想对后来明清时期社会发展有何影响?
(4)结合以上问题,你能得出怎样的认识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基本的经济政策,然而中国古代商业在特定时期仍取得长足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弛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而徙豪杰诸侯强族于京师

——司马迁《史记》卷一二九《货殖列传》

材料二(唐代开元十三年)东至宋、汴,西至岐州,夹路列店肆待客,酒馔丰溢。每店肆皆有驴,赁客乘,悠忽数十里,谓之驿驴。南诣荆、襄,北至太原、范阳,西至蜀川、凉府,皆有店肆,以供商旅,远适数千里,不持寸刃

——《通典·食货七·历代盛丧户口》

材料三明朝中后期,随着江南经济的发展,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市镇逐渐兴起。到万历以后,其市镇总数不下200个,其中规模大、功能全的镇至少有160个。这些市镇之间的距离大体在10-30里之内,一般最大距离不超过农家一日舟行往返足以完成买卖的路程。在每个市镇的周围,都有密集的从事小商品生产的村坊和初级集市环绕,这些市镇作为商品集镇,形成一个以水路舟行为基本交通脉络的网状结构。

——摘编自齐涛主编《中国古代经济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汉代商业发展的基本状况和原因。
(2)结合材料一、二,概括唐商业与汉相比有何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唐代在商业市场上的新变化。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明朝商业发展的新气象,分析其出现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有利于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3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杭州(南宋都城临安)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更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也。”

——《中国商业简史》

材料三   图中描绘的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广州十三行商馆的情景。商馆前的广场上,美国、英国等国家的国旗迎风飘扬;画面的右上方绘着一座观音庙和一栋五层的镇海楼。



请回答:
(1)材料一是反映宋代社会经济状况的著名画卷,从中你可以获得哪些历史信息?
(2)据材料二概括宋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3)材料三中所示的十三行在当时行使怎样的职能?它实质上是哪一政策的产物?
(4)根据所学知识,从政府管理商贸活动的角度,分析宋、清时期的不同,这对海外贸易产生了什么影响?从中应吸取怎样的教训?
4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宋代的商业繁荣是建立在农业和手工业迅速发展.生产的专业化和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大为提高的基础上的。宋代城市的数量和规模都较前代有较大幅度的扩展,城市人口大量增加。
材料二 开放强大的文化活力,蓬勃的贸易经济,突破了宋以前京师关于夜市的禁令……店铺.朝廷办事机构与居民住宅错落相间,朝着大街几乎随处可以开设店铺……坊市制度的崩溃,商业街取代商业区的市,御街两旁“许市人买卖其间”,这些都是前代都市所未有过的经济生活景观。
……别有一种文化形态崛起,这就是在熙熙攘攘的商市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成长起来的野俗而生动的市民文化。
——冯天瑜主编《中华文化史》
材料三 当时开封以经商为业的由二万多户,其中640家资本雄厚的商户,分别属于160行,囊括米、盐、茶等各类商品贸易。号称“正店”的大酒楼有170家,兼具饮食与商品贸易的多种功能,作为商人验看商品质量、商定商品价格、签订契约的场所。……酒楼、茶坊适应商业大潮,与娱乐场所瓦子,都通宵营业。在缺铜的情形下,宋真宗年间出现民间发行的“交子”,是世界最早的纸币,后来为政府接办。
材料四 古代的城市主要是作为政治中心,因而也成为经济、文化中心,政治中心的转移,常常导致城市的盛衰。北宋都城东京开封,自五代后梁建都以后日益繁华兴盛,到北宋时已发展为当时世界上百万人口的特大城市。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依据材料一、二、四,概括东京城市商业繁荣的主要原因。
(2)依据上述四则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东京出现了哪些“前代都市所未有过的经济生活景观”?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5 . 货币的发展见证了人类的发展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见下图。

(1)材料一是什么时期的什么货币,它的出现说明什么?
(2)下表是人民币发行的简表。要求参照前三套人民币发行的简要说明,编写第四套人民币发行的相关说明(填入对应的表格内)。说明限60字。
开始发行时间 发行的面值人民币发行简要说明
第一套人民币1948年12月50 000元、5 000元、500元、
50元、5元等 12种
解放战争时期发行。加快了人民
解放战争胜利的进程,促进了建
国初期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第二套人民币1955年3月10元、1元、1角、1分等l1种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发行。利于社
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巩固,方便
了人们的生活。
第三套人民币1962年4月l0元、1元、1角等7种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时期发行。促
进了国民经济的调整。
第四套人民币1987年4月100元、50元、l0元、1元、
1角等9种

材料二 海关总署2010年4月10日发布2010年一季度我国外贸出口情况。据海关统计,1至3月,我国出口总值6178.5亿美元。
(3)目前世界各国为什么进出口贸易结算以美元为主?简述二战后美元地位的变化及原因。
材料三 图
欧元


(4)欧元的出现反映了欧洲的一体化进程,也反映了多极化趋势加强,简述欧洲的一体化进程。
6 . 婚恋观的嬗变折射出社会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世流品,可谓混淆之极。婚嫁之身,惟论财势耳,有起自奴隶,骤得富贵,无不结姻高门,缔眷华胄者。”

——据李竞艳《明代中后期社会文化探析》


材料二 在民国时期人们婚恋观的变革中,一个重要的进步就是,青年人对于婚姻的目的已经由以前完全的传宗接代向追求两情相悦和两性的自然结合转变。

——据刘超《青年婚恋观的历史演变与发展趋势研究》


材料三 有学者指出新中国成立成立以来的婚恋观发生三个阶段的变化:
第一阶段:1949~1978 年:以政治出身为主导的择偶标准
第二阶段:1978~20 世纪90 年代初期:以文化资本为导向的择偶标准
第三阶段:20 世纪90 年代中期至今:以经济地位为重心的择偶标准

——据王英侠 徐晓军《择偶标准变迁与阶层间的封闭性》


(1) 指出材料一中婚恋观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变化的原因。
(2)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婚恋观变革的原因。
(3) 材料三中把1978年作为婚恋观第一、二阶段变化的分水岭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三阶段婚恋观出现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古代的徽商主要指的是明清时期徽州府(今安徽省南部的黄山市)籍商人集团,它与北方的晋商构成明清时期雄踞南北的两大商人集团。

材料一:以下是史籍记载的明清时期徽商经营活动的一些情况:徽商又被人称为“儒商”。他们普遍受过儒学教育的熏陶,既重利又重义,以“买卖不成仁义在”、“宁奉法而折利,不饰智而求赢”、“人宁贸诈,吾宁贸信”作为经商活动的信条。徽商“出吴会(苏州),尽松江,走维杨,抵幽燕,以故贾之所入,视旁郡信厚”。徽商除从事商业贩卖外,还在江南苏杭等地投资兴办丝织、制茶、采矿等产业。清代徽商兴办的丝织工场织工达数百人之多。徽商荻利最大的是盐业。徽商通过结交官府权贵在南方许多地区获得食盐的专卖权,依靠垄断性经营获得巨额利润。

材料二:进入晚清,商业经营的外部条件发生了重大变化。徽商因恪守旧的经营传统日益走上衰败道路。与此同时新兴的江浙商人集团(又称江浙财阀)由于享受越来越多的商业特权而日益强大,最终取代徽商成为中国势力最强的商人集团。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徽商经营活动的特点及其产生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时期徽商衰败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