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梦粱录卷十三》记载:南宋临安,每当夜幕降临,从清河坊至众安桥大街以及两侧坊巷的所有商店开始活跃起来,十里长街,灯烛辉煌,人流如潮,有些饮食店“通宵买卖,交晓不绝。”各种流动小贩,无论是夜市集中的地段还是小街里巷,到处都有。“至三更不绝,冬月虽大雨雪,亦有夜市盘卖。”……市镇到南宋时普遍呈现出兴盛的景象。在南宋江南那些繁荣的市镇中,已初步形成像州县城市那样的市区。如吉州的永和镇“辟坊巷六街三市”,平江府的平望镇“邸肆间列”。

材料二   在明代,特别是中叶以后……商业很发达,商人拥有雄厚的资本。例如,徽州商人“藏镪(白银)有至百万者”,而资本二三十万两白银的,只能算是中等规模的商人。……大小商人的数目迅速增长,江南、东南沿海和运河沿岸地区尤为商贾聚集之处。市场上的商品种类为数繁多,几乎任何东西都可能出现在市场之上。

——朱绍侯、龚留柱《中国古代史教程》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宋代城市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明代商品经济有哪些新的发展?这一新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乾德三年(公元965年)四月十三,宋太祖诏令开封府:“令京城夜市至三鼓以来,不得禁止。”

宋仁宗时朝廷下令允许民间向街开店。

北宋中期“坊市之名,多失标榜”。

——摘编自陈振《宋史》


(1)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城市商业发展的情况。

材料二   780年,唐德宗下令“税天下茶……十取其一”,开始征收茶税。到793年,“税茶无虚岁”,“每岁得钱四十万贯”,成为定制。唐文宗、唐武宗时,禁止民间私卖茶叶。从唐到宋,饮茶变成广泛的社会需要。在南方,茶因不与水稻等粮食作物争夺地盘,能在丘陵山岗上生长,两宋时成为重要经济作物,既有私人占有的茶园,也有官府直接经营的茶园。王安石曾说:“夫茶之为民用,等于米盐,不可一日以无也。”

964年,宋太祖下令在汴京、建安、汉阳和蕲口等地设置榷茶场,官府控制茶叶生产和买卖,规定“民敢藏匿而不送官及私鬻者”,据茶叶价值多少判罚杖刑和流放刑;主管官吏以官茶私自贸易者,价值五百文即流放二千里;贩卖私茶而被擒捕,就处以死刑。

宋太宗时,禁园户“毁败茶树”;禁鬻“伪茶”,贩卖一斤伪茶即杖一百,“二十斤以上弃市(处死刑)”。

1077年,宋神宗开始在四川“卖茶博马”(用川茶博买西北诸族的马匹以扩充军马数量),历史上的“茶马法”从这一年开始实行。

——漆侠著,《宋代经济史》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唐宋时期茶叶生产销售政策的主要内容,并简要说明其原因。
2019-09-22更新 | 191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2019)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单元测试题
3 . 阅读下面图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计算材料中西汉农民家庭年收入(粮食)与支出的差额。
(2)据《汉书·食货志》记载,冬天农闲时,农妇常聚集在一起夜织。结合第(1)题的计算结果,简要分析材料中的西汉农民为什么会采用这种耕织结合的经济形式?
(3)西汉在耕织经济体系下出现了引人注目的商业繁荣现象。根据材料和第(2)题中的信息,简要分析西汉赋役政策和耕织经济形式如何促进了商业繁荣?
(4)有人认为,西汉商业繁荣说明当时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根据第(3)题中的信息,判断这一观点是否成立,并说明理由。
2019-09-19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浠水县实验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3月练习历史试题(3.18)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海上丝路萌芽于先秦,正式开辟于秦汉,徐闻(今广东徐闻)合浦(今广西合)港成为始发港,远航印度洋,引发了以佛教、作物新品种为中心的第一次文化大交流。唐五代为其兴盛时期,广州为世界性大港,中外商贾云集。宋元时期海上丝路进一步发展,广州、泉州取得主港地位,并与阿拉伯世界建立起密切的商贸关系;还产生了海神妈祖崇拜,占城稻种由丝路传入中国,因而深刻改变了中国的土地利用格局。

——摘编自司徒淌纪、许桂灵《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演变》

材料二   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13世纪末历泉州时,盛赞那是ー个“涨海声中万国商”的国际化大都市。唐宋以来,作为“天下货仓”的泉州制桐港,与东亚的高丽、日本,南亚的南洋诸国,以及波斯、阿拉伯半岛及东非地区,都有商船贸易往来。泉州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向海外输送茶、丝绸,中国工艺技术,通过民间互动传播儒家、道家思想。海上丝绸之路深刻地影响着沿线国家和地区,甚至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许多国家崇尚中国器之风盛行,日本和英国先后形成茶道文化和下午茶文化。

——摘编自林华东《利益驱动,文明交汇——海上丝路的文化阐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发展的特点及其原固。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影响。
5 .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苏州……桑麻遍野,茧丝棉之所出,四方咸取给焉,虽秦晋燕周大贾,不远数千里求罗绮缯布者,必走浙之东也。

——张瀚《松窗梦语》

材料二:毅庵祖,家道中微,以酤酒为业。……因罢酤酒业,购机一张,织诸色贮巾(帛),备极精工。每下一机,人争鬻之。计获利五一。积两旬,复增一机,后增至二十余。商贾所货者,常满屋外,尚不能应。自是家业大饶。

——张瀚《松窗梦语》

材料三:迨至嘉靖末,隆庆间……末富居多,本富益少。

——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

材料四:昔日逐末之人尚少,今去农而改工商者三倍于前;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者,又十之二三矣。

——何良浚《四有斋丛书》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出当时苏州经济的什么特色?
(2)指出材料二中毅庵祖的身份,分析其“家业大饶”的原因。
(3)以上材料反映了明代中后期我国出现了哪些重要的经济现象?
2019-08-19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州中学2018-2019高一3月周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代大量的农村人口流向城市,开始聚集于城市外围地区,形成了所谓“草市”的新居民区。……政府对此高度重视,例如: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把汴京城外的居民区划分为八个厢,重新设置官吏进行管理。这是宋政府用行政手段将汴京城外的居民区正式纳入行政区划,承认其是汴京的重要组成部分……,旧城池外新居民区的普遍形成和发展壮大,说明城市的空间范围超越了城池郭墙的限制更广地延伸开来,城市的规模扩大了。这些新城区并不只是居民区而已,同时它基本上也都是工商业生产较为集中的地方

——摘编自陈宇光《宋代农村人口流动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政府把城市外围居民区划定为新城区的原因。

材料二:宋代苏州人口(户数)简表

年代户数(每户以五口计)人口密度(人/km2史料出处
太平兴国五年(980)3519521《太平寰宇记》
元丰三年(1080)199892104《吴郡国经续记》卷上
宣和年间(1119一1125)270000161《鸿庆居士集》卷二
德祐元年(1275)329603196《姑苏志》卷一四


(2)概述上表反映的宋代苏州人口的变化,指出导致变化的历史原因。

材料三:宋元时期,许多宋朝官员、士人群体、富商及身怀绝技者移居南洋各地,不但经营着各种生业,而且是市场上的主导人群。环中国海诸国既渴望中国丝绸、瓷器等商品,又依赖中国海商经营其物产,并在相当程度上通用宋元铸造的铜钱或交纱。北宋时期,神宗认识到“东南利国之大,舶商亦居其一焉。”元朝更是将海上事业视为“军国之所资”“国家大得济的勾当”,故政府带头经营,鼓励民间全力参与。本系闽南的地方海神妈祖于宣和五年被宋廷“敕授灵应夫人”,渐次传播到了环中国海各处,接受上至皇家,下至黎民百姓的顶礼膜拜。

——摘编自于逢春《中国海洋文明的隆盛与衰落》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元时期海上事业兴盛的原因及影响。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晚明时期,由于生丝、绸缎、棉布等商品的出口持续增长,这种“外向型”经济,极大地刺激了东南沿海地区商品经济的高度成长,刺激了多层次商品市场的繁荣,它的载体就是多种类的商品集散中心——市镇。诚然,商品经济的高度成长与商品市场的繁荣,有它的内在动力,这种动力从宋代以来一直在稳定而持续地起作用,到了明代中叶达到一个新高峰。由于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荷兰人、日本人全面介入中国的对外贸易,把原先主要面向国内市场的商品成产,转化为同时兼顾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

——樊树志《晚明大变局》

材料二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我国工业布局不得不进行大方位的调整。国民政府在抗战紧急状态下,为保存抗战力量,支撑危局,动员沿海及沿江的工厂大批内迁。将以上海为中心的工业重心,以长江为中轴,由东部向以重庆为中心的西部地区转移。据不完全统计,抗日战争时期沿海及沿江地区大约有超过1000万人先后迁移到西南和西北区域。在这些地区,拥有全部内迁工厂的1/3,共200余家工矿企业,包括兵工、冶金、机械、纺织、炼油、烟草等行业,它们集中了我国战时内迁工业的精华,成为战时生产军需和民用物资的主要基地。1937年12月1日,国民政府主席林森率领文官、参军、主计等处人员在重庆开始办公。国民政府定都重庆,不仅带动了军政、文教、工矿企业大量迁渝,也使得重庆城市人口迅速增加,重庆成为了全国的政治和军事中心。

——摘编自张忠伟《论抗战时期国民政府迁部对重庆城市化的影响》

材料三 中国城市化水平变化表

年份城镇人口(万人)城市化率(%)新建城市新建城镇
19791849518.962162361
19862636624.5234710718
19953517429.0464017532

——资料选编自胡顺廷等《中国城镇化发展战略》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分析晚明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民政府迁都对重庆城市化的影响。
(3)阅读材料三,归纳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其背景。
2019-07-12更新 | 11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州中学2018-2019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卷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宋朝在雄州等地开设了榷场,作为双方经贸文化交流的主渠道。辽国对宋朝的出口,有牲畜、矿物等特产。辽国从宋朝进口了大量物资,民众的吃穿用住等越来越依赖宋朝的供应,甚至辽国干脆放弃了铸币权,城内全部流通宋币。与此同时,大量中原书藉经由榷场流入辽国,潜移默化改变着辽国人的阅读习惯和思维方式,使其更接近中原汉族士民。

——摘编自唐博《千年雄安——宋辽时代的榷场边贸》

材料二   隆庆元年(1567年)明政府改变“濒海民不得私自出海”的诏令,开放福建漳州府月港(今福建海澄),设立督饷馆,负责管理私人海外贸易并征税。……“盖富家以财,贫家以躯,输中华之产,驰异域之邦,易其方物,利可十倍。”而月港“所贸金钱,岁无虑数十万……其殆天子之南库也”……到明朝灭亡前的七十多年里,世界白银的三分之一都流入了中国,世界三分之二的贸易和中国有关。

——摘编自《月港:大明天子的经济改革新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辽时代的榷场边贸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朝中后期对外贸易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的“市”自大街至诸小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无空虚之屋,每日凌晨,两街巷门上行百市,买卖热闹。”“都城之夜市,酒楼极繁华处人物嘈杂,灯火照天,每至四鼓罢……”

北宋开国前后,四川通行的是铁钱。……买卖交易用钱量大。……得用车载驴驮,极为不便。于是在淳化年间出现了交子。


(1)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商业革命”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产生的根源。

材料二   1587年“并无大事可叙”。学者黄仁宇却从此年入手,剖析明中后期社会,写成《万历十五年》。

该著作涉及的重要人物有:时年24岁的万历皇帝。他一方面依赖内阁,另一方面又以司礼监太监加以牵制,后来创造了近30年不上朝的专制主义君主制史上“荒诞奇迹”;已经去世了5年的内阁首辅张居正。他生前虽然守住了内阁只是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的底线,却把内阁政治演绎得有声有色;在这年去世的的名将戚继光。他曾在浙闽粤沿海大败倭寇,保卫了东南海防;在内地已成功定居了4年多的西方传教士利玛窦。他从欧洲出发,经过葡萄牙占领的澳门,活跃于广东一带。

——据《万历十五年》编写

玉米、番薯等“种出西土”,在不少地方开始种植。

——据【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徐光启《农政全书》等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明清时期在经济领域中(含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日益凸显出来的新气象

材料三   史学家戴逸指出:“18世纪的康乾盛世,貌似太平辉煌,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可当时中国没有人认识这一历史真相。历史的悲剧只有在悲剧造成以后很久时间,人们才会感到切肤之痛。”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中国“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唐前期一百多年农业稳定发展的基础上,社会经济呈现全面繁荣……元稹《估客乐》一诗生动描述了唐前期商人贩运的商品:“①求珠驾沧海,采玉上荆衡。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炎洲布火浣,蜀地锦织成。越婢脂肉滑,奚僮眉眼明。”

——宁欣《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概貌和特点》

材料二 (宋时开封)相国寺每月五次开放,万姓交易……第二、三门皆动用什物。卖②蒲合簟席、屏帏洗漱、鞍辔弓剑、时果、脯腊之类……两廊皆诸寺师姑卖绣作、领抹、花朵、珠翠、头面、帽子之类。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材料三 “明清两朝,都是延续了数百年的统一王朝,政治统一,社会相对安定。”“(明万历年间)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指徽州),江北则推山右(指山西)。③新安大贾,鱼盐为业。④山右或盐,或丝,或转贩,或窖粟。新安奢而山右俭也。”


(1)从材料一到材料二商品种类有何变化?
(2)根据材料三,比较“富室之称雄者”的不同之处。
(3)根据材料一、三,概括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条件。
【读史指导】


材料主旨

材料一:唐前期商业发展概况。
材料二:宋代商业发展概况。
材料三:明清时期徽商和晋商发展概况
信息解读
材料一:①奢侈品。
材料二:②日用品。
材料三:③徽商以鱼盐为业;④徽商奢侈,晋商节俭
历史结论商业的发展与社会环境、政府的政策、商人的经营理念是密切相关的。

2019-06-15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必修二高一下册预习卷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