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8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明清时期,为解决外地经商困难,以地缘为纽带的“商帮”兴起,尤其以徽商、晋商等商帮最为著名.他们在各都市建立“会馆”,而构筑严密的商业网。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历史背景是
A.商业竞争异常激烈
B.跨区域贸易日益繁荣
C.地缘意识更加突出
D.重农抑商政策加强
2019-01-18更新 | 254次组卷 | 25卷引用: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考前演练卷(二)_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唐朝时期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政治上官僚制度趋于完善;文化上诗歌蓬勃发展;经济上
A.市坊界限打破,突破时空限制
B.土地所有制建立,铁犁牛耕出现
C.商品经济发展,柜坊和飞钱出现
D.经济重心完成南移,大运河开通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铸币专营是古代国家相沿已久的传统政策,《管子》的“先王制币说”是其理论基础,如“握之则非有补于暖也,食之则非有补于饱也,先王以守财物,以御民事,而平天下也”。自秦汉统一后,法律上就规定铸币权属于国家。唐初武德年间,政府令铸开元通宝钱时即规定:“敢有盗铸者身死,家口配没。”《唐律疏议》亦有明文规定:“诸私铸钱者,流三千里,作具已备,未铸者,徒二年;作具未备者,杖一百。若磨错成钱,令薄小,取铜以求利者,徒一年。”

——摘编自邓耕生《谈我国古代手工业产品的质量管理》

材料二   民国元年,沙俄趁中华民国初建,妄图攫取蒙古。当时中国百废待兴,财政极度困难,言兵无钱。此时孙中山先生在1912年12月6日向全国发布了《钱币革命》的通电,要“行钱币革命,以解决财政之困难”。孙中山认为:纸币是比金属货币更具弹性的一种货币,中国财政紧张和金融恐慌往往源于金属货币本身的缺陷。因而现代国家必须采用更具弹性的纸币作为交易媒介。具体办法:“严禁金银,其现在作钱币之金银,只准向纸币发行局兑换纸币,不准在市面流行。”

——戴建兵《一个时代货币思想的进步孙中山货币思想及实践评议》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古代铸币政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实行“货币革命”的主要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古代和民国初年货币政策的共同作用。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明清时期,有谚语称“湖广熟,天下足”,江汉平原成为了重要的粮食产地,而宋代曾有“苏湖熟,天下足”之称的太湖平原成为了粮食的输入地。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明清时期
A.经济重心转移制约江南经济
B.海禁政策阻碍江南发展
C.资本主义萌芽限制农业发展
D.商业发展影响农业生产
2019-01-13更新 | 143次组卷 | 4卷引用:【全国百强校】重庆市第八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适应性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战国时期,在今河南一带的商业中心,可以买到西方的皮革、东方的鱼盐、南方的象牙、北方的马匹。这表明此地区
A.水陆交通发达
B.形成了统一的中原市场
C.商品经济繁荣
D.各地土特产品种类增多
2019-01-08更新 | 75次组卷 | 2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周考文科综合(一)历史试题
6 . 宋金榷场

绍兴和议后,(南)宋、金开始在沿边地带陆续设立许多榷场。

材料一:《南宋、金榷场分布图》

材料二:宋对金的输出以茶为大宗,其次为南方的绢帛、麻布、木及生姜等药物。另外,宋的书籍亦是重要商品之一……金对宋的输出有皮毛、人参、甘草、马匹、盐等物品。

材料三:官办的榷场贸易不断受到双方政治斗争的影响,大部分榷场时罢时复……走私贸易仍很盛行。绍兴三十年(1160)年,官僚王淮向宋廷报告说,淮南淮北间走私贸易量非常大,蒋州的郑庄,“号为最盛”,每年从这里卖与北贾的茶不下数万引,耕牛多至七八万头。……商人为了牟取暴利,也有把军事物资,如马鞍、刀剑、犬马皮、鲨鱼等私贩到北方的。宋政府对此则严加禁止。

——材料均引自《简明宋史》


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说出榷场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三,指出出现走私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其说明了什么问题?
(3)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宋金时期的榷场?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在明清时期的徽商心中,谋生和求利是有所区别的,谋生在当时不单是谋取个人的生存和发展,更重要的是要担负起家人甚至是整个家族的生存和发展。这表明当时
A.徽商从根本上颠覆了传统价值观念
B.以义为上成为徽商的基本准则
C.利义兼顾成为商人普遍的价值取向
D.传统经济政策受到严重的冲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一书中提疑问:“中国商人阶级为什么不能摆脱对官场的依赖,而建立一支工业的或经营企业的独立力量?”他得出的研究结论是:“中国的传统不是制造一个更好的捕鼠机,而是从官方取得捕鼠的特权。”下列最能支撑这一“研究结论”的史实是
A.战国时期私商大量出现
B.宋代商业突破市坊限制
C.明清商帮的兴起和发展
D.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宋代城市出现许多店铺。如《清明上河图》中可看到“刘家上色沉檀楝香”“王家罗锦匹帛铺”“孙家正店”“赵太丞家药肆”等;《东京梦华录》也有“张家酒店”“东鸡儿巷郭厨”“郑皇后宅后宋厨”“王道人蜜煎”等记载。这说明宋代
A.工商业经营已有品牌意识
B.工商业大多集中在居民区
C.城市坊市制度被打破
D.工商业首创商标制度
2018-12-20更新 | 227次组卷 | 23卷引用:广东省六校(广州二中,深圳实验,珠海一中,中山纪念,东莞中学,惠州一中)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时人这样描述明清时期的佛山“两广铁货所都,七省需焉。每岁浙、直、湖客人腰缠过梅岭者数10万,皆置铁货而北”。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能够认定的历史史实是
A.明清商帮推动了材料所述现象的出现
B.明清时期专业性市镇发展较快
C.明清时期开始出现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
D.佛山的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其它地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