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郑板桥(1693~1765年),中国画家明码标价卖画的第一人,他制定《板桥润格》“大幅6两,中幅4两,小幅2两,条幅对联1两,扇子斗方5钱。凡送礼物食物,总不如白银为妙。”这一现象最能反映
A.封建文人重商意识增强
B.商品经济冲击传统观念
C.科举制度已经走向没落
D.清代社会逐利风气盛行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明代中期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商业化速度加剧,随之而来的则是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道光《苏州府志》卷一记载,晚明苏州府“聚居城郭者十之四五,聚居市镇者十之三四,散处乡村者十之一二”。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商品经济推动人口流动
B.聚居是城镇化进程的动因
C.政府放宽人口迁徙限制
D.苏州府官员理念开放宽容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边的漫画反映了明清商帮的一些特点。下列对下图解读正确的是
A.明清商帮是明清财税收入的主要来源
B.明清商帮是由政府官员子弟组成的商人群体
C.明清商帮依附官府垄断市场聚敛大量财富
D.明清商帮是颠覆专制统治的重要力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下面是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单位:万贯),由表可以推知北宋
年代农业税非农业税
997年2408.11567.7
1021年2641.23874.0
1077年2021.35117.2

A.农业经济的衰退
B.财政收入超过了前代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重农抑商政策的调整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6 . 春秋战国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特点有
①实行工商食官的政策
②私商取代官商成为商人主体
③形成许多著名都会
④货币流通以青铜钱为主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8 . 春秋战国时期的国家“四民”是指
A.工、商、士、官
B.工、商、士、民
C.侯、爵、工、商
D.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商
9 . 城市、城镇的发展,反映出社会的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洛阳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城市,西晋后一度衰落,北魏统治时期洛阳再次走向兴盛。


(1)依据示意图,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指出北魏孝文帝时期洛阳城兴盛的具体表观。运用所学分析此时期洛阳城兴盛的历史意义。

材料二   扬州地当冲要,多富商大贾,珠翠珍怪之产……商贾如织。故谚称“扬一益二”,谓天下之盛,扬为一而蜀次之也……张祜诗云:“十里长街市并连,月明桥上看神仙。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唐置盐铁转运使在扬州,判官多至数十人……(唐朝大历)十四年七月,(朝廷)令王公百官及天下长吏,无得与民争利,先于扬州置邸肆贸易者,罢之。

——摘编自《旧唐书》《唐会要》、(宋)洪迈《容斋随笔》


(2)依据材料二,提炼反映唐代扬州经济状况的信息。结合所学,依据材料,分析唐代扬州经济繁荣的原因。

材料三   


宋至明清江南市镇数量

(明清时期)镇有各种类型……集散型
的商业集镇已形成专门性的农副产品市
场,其大宗除输出粮食外,大都是重要
的农产品原料或重要的农村家庭手工业
产品;生产型的手工业市镇则依托于某
项手工业生产的发展。
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以丝织为生。东
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
…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

(3)依据材料三,指出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的发展的特点。概括明万历年间苏州丝织业呈现出的新现象。
10 . 唐代中后期,“波斯锦”“胡锦”“番锦”通过丝绸之路,不断输入中国,内地也生产“胡式锦”。当时的长安、洛阳等地的汉人受回纥风影响,喜欢穿回纥服装,出现了“回鹊衣装回鹊马”的景象。这说明唐代中后期
A.民族融合出现高潮
B.官营丝织业占主导
C.社会生活开放多元
D.中外交流全面深入
2017-12-04更新 | 526次组卷 | 20卷引用:吉林省白城市大安市第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