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4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明代隆庆、万历年间,蒲州张四维家族、王崇古家族,均是大商人家庭……王崇古在河东业盐,张四维父亲是长芦大盐商,累资数十百万,张、王二氏联合,结成盐商团伙,控制了河东、长芦两外盐利,具有一定的垄断性,在亲缘集团的基础上又逐渐发展为地缘组织。                                               

——张正明《明清时期的山西盐商》


材料二:(清前期)苏州机户大多雇人工织。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原属相需,各无异议。                                                            

——《永禁机匠叫歇碑》


材料三: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1/3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归纳明清时期经济发展出现的新现象。
(2) 材料中的“时势”指当时世界的潮流是什么? “人为地隔绝于世”反映了当时清政府实行什么政策?这一政策与材料二的新现象有何联系?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2 . 明清时期我国商业繁荣,下列不属于这一时期商业发展特点的是
A.商业市镇兴起B.农场品大量进入市场
C.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已经产生D.广泛使用白银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3 .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在
A.中国的隋唐时期B.中国的北宋时期
C.近代的英国D.近代美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史载,明代棉花的种植已在北方地区得到推广,山东、河南、河北都是重要的产棉区,山东东昌府的“棉花转贩四方”,“民赖以利”,兖州府的棉花也有“商贾转鬻江南。”这说明明代
A.形成南粮北棉的生产分工B.北方商品经济发展程度高
C.海运畅通促进山东棉花外销D.形成初步联系的国内市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学者余英时先生考证过,“在唐宋读书人的文章里,看不到为商人作寿序、墓志铭的,但明代中叶以后,商人在文集中大量出现”。如王阳明就曾为大商人作墓表,并宣称“古世四民异业而同道,其尽心焉一也”。这种士人与商人关系的变化是
A.自然经济瓦解的反映
B.封建制度衰亡的写照
C.商品经济繁荣的表观
D.资本主义萌芽的实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唐玄宗天宝年间每年铸币三十二万贯,北宋从太宗时起就有八十万贯,以后逐渐增加,到神宗熙宁六年达六百余万贯。除铜、铁钱外,金银也作为半流通性货币使用。这仲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商品经济发展B.白银储量丰富C.贸易范围扩大D.政府放松控制

8 . 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历程中,经济结构不断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代)江南民间丝织业最兴盛时,南京、苏州和杭州的织机为5—5.5万张,盛泽等市镇和乡村约为1.5万张,再加上镇江、嘉兴和湖州,以及乌镇等市镇,总共为8万张,而官营织机大约为3500张。

—范金民、金文《江南丝绸史研究》

(1)据材料一概括明代江南丝织业出现的变化,并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经济因素。

材料二:费尔南·布罗代尔曾说:“作为主导世界的帝国,英国开启了广阔的原材料资源和欧洲以外的新的市场。用卡尔·马克思的话说,‘资本主义生产纪元的黎明’与大英帝国的加强同时发生。帝国从冒险中获得的资本——棉花、烟草、奴隶——为岛国跳跃式的冲向工业发展的新边疆提供了必要的资本保障。”

材料三:1832年一家英国报纸用既满意又警觉的口吻宣称:“大不列颠的制作业体制,以及由之而来的大型市镇令人难以置信的迅速增长,这在世界历史上是没有先例的。”

(2)据材料二概括英国工业革命的条件。请用史实说明材料三的观点。

材料四:1952年—1957年我国工业比重图

(3)据材料四说明1952—1957年我国工业结构的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及对中国经济的重大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尚书·洪范》记载当时的政务时说:“一曰食,二曰货。”《周礼》记载:“以九职任万民……六曰商贾,阜通货贿。”从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到的确切信息是
A.当时统治者采取重农抑商政策
B.强调农商以加强中央集权
C.当时社会普遍经商,农商并重
D.周朝时政府重视商业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明朝王世贞记载:“大抵徽俗,人十三在邑,十七在天下;其所积蓄,则十一在内,十九在外。”材料反映了
A.地域性商人群体的出现
B.重农抑商政策的危害
C.农副产品市场化的加强
D.对外贸易的繁荣兴盛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