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朝以前市的发展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0 道试题
1 . 下图为中国秦汉至唐初城乡分工结构示意图,对该图的描述符合史实的是( )
A.“城郭之民,类多工商”B.城市与乡村为行政区域划分单位
C.城市商业功能从属于其政治功能D.“市”成为城市活动的中心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2 . 下列选项是某班同学在探究“古代中国经济发展”时引用的内容。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
A.战国商鞅变法确立土地私有制B.汉朝乡村大量出现“草市”
C.魏晋南北朝出现“灌钢法”技术D.宋代的“市”突破时空限制
3 . 有学者认为,在中国历史上,城与市的关系经历了五个演变阶段:有城无市,城中有市,城区即市区,城在市中和有市无城。这一演变过程说明
A.政治因素始终主导城市发展
B.商品经济发展改变城市功能
C.重农抑商政策左右城市变迁
D.地方行政管理效能日渐削弱
4 . 诗能叙史。从唐诗“夜雨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中,我们可以知道当时
A.夜市商业繁荣B.市的管理制度已经发生变化
C.草市设施齐全D.商业活动完全突破时间限制
5 . 2007年央视开篇大剧《贞观长歌》艺术地再现了“贞观之治”的历史。假如你生活在贞观年间的长安,可能经历的事情有
A.在市中心的娱乐场所——勾栏、瓦肆中休闲消费
B.在东市或西市购物时发现由市令直接管理市场交易
C.人们用纸币“交子”购买商品
D.可以在逛夜市时品尝各种小吃
6 .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古代城市兴起,据《管子》载:“(临淄)凡仕者近宫,不仕与耕者近门,工贾近市。”材料表明临淄城市建设的主要特点是
A.按人与自然亲近的理念设立居住区
B.严格区分官营和私营手工业作坊区
C.按居住地接近工作地设立居住区
D.严格区分贵族与平民的居住区
7 . 下列诗句中,可以获取我国唐代农村商品经济发展信息的是
A.“金多众中为上客,夜夜算缗眠独迟”B.“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C.“尔来盗贼往往有,劫杀贾客沉其艘”D.“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
2013-05-07更新 | 745次组卷 | 21卷引用:广西宾阳县宾阳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唐初《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晚唐《夜看扬州市》描述:“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A.两者相互矛盾,所以不能判断唐代是否已有“夜市”
B.前者比后者具有权威性,可以判断唐代没有“夜市”
C.文学作品缺乏可信度,不能证明唐代出现“夜市”
D.两则材料时间不同,唐代后期可能已经存在“夜市”
9 . 中国古代的“城市”是由护卫的“城”和商贸的“市”连称而来,自都城、省城、府城至县城,城的建筑规格和面积依次减小。由此能得到的错误信息是                                        
A.中国古代城市具备多种功能B.筑城是为了维护统治秩序
C.古代政治体系等级明显D.历代政府重视城市商业贸易
10 . “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陆游《杂赋》诗中提到“草市”最早出现于
A.秦朝B.六朝C.唐朝D.宋朝
2010-10-13更新 | 590次组卷 | 2卷引用:2010年广西林林十八中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