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元明清时期城市的发展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0 道试题
1 . “因‘丝绸之利日扩’……‘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四方大贾辇金至者无虚日,每日中为市,舟楫塞港,街道肩摩。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对该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A.反映了汉代“市”的出现与规范
B.反映了唐代“草市”的兴盛与发展
C.反映了宋代“市”的发展突破了时空的限制
D.反映了明清时期工商业市镇的繁荣景象
2 . 有学者认为,在中国历史上,城与市的关系经历了五个演变阶段:有城无市,城中有市,城区即市区,城在市中和有市无城。这一演变过程说明
A.政治因素始终主导城市发展
B.商品经济发展改变城市功能
C.重农抑商政策左右城市变迁
D.地方行政管理效能日渐削弱
8-9高一·广东汕头·期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陆游《杂赋》诗写道:“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从这句诗中,我们能获得的最有效的信息是
A.作为乡村集市的草市出现于宋代
B.宋代的草市已具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
C.宋代的草市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督
D.陆游所说的草市位于东京汴河两岸
4 . 根据台湾学者赵冈的研究,中国在唐宋两朝,大城市人口占到总人口比例的20%以上,而到1820年(清朝),竟只有6.9%.造成这一变化的重要经济因素是
A.清朝经济的衰败
B.小农经济的影响
C.市镇经济的发展
D.坊市制度被打破
2016-11-27更新 | 281次组卷 | 27卷引用:2014届安徽省太湖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5 . 南宋文人耐得翁在其游记《都城纪胜》中记录南宋临安城:“市肆谓之行者,因官府科索而得此名,不以其物小大,但合充用者,皆置为行。虽医卜亦有职……内亦有不当行而借名之者,如酒行、食饭行是也。”由此记载可知
A.南宋城市经济仍受政府管理
B.城市行会组织最早出现在南宋
C.医疗行业比餐饮业地位显著
D.临安城内已经形成地域性商帮
6 . 有学者在研究我国古代城市发展时发现,明清两代的几个大都市,从人口到城区规模都比两宋和元代时缩小许多。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重心的南移
B.闭关锁国政策的推行
C.重农抑商政策的强化
D.工商业市镇大量兴起
2016-11-27更新 | 186次组卷 | 24卷引用:2015-2016学年安徽蚌埠高一下期末历史试卷
7 . 宋代在户籍管理上明确设立“坊郭户”(城市居民)和“乡村户”户籍,这种户籍划分主要反映
A.城市经济不断发展B.市民政治地位提高
C.商业地域限制打破D.官府限制商业发展
8 . 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的概念发生了时代性的变化,原来“民人屯聚之所谓村,有商贾贸易者谓之市,设官将禁防者谓之镇”,现在是“民聚而庙,交易其所”谓之“市”,“市大而形胜会焉谓之镇”。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江南市镇都由军镇演变而来
B.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市镇的兴起
C.市镇的兴起让江南的村落消失了
D.市镇中普遍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10 . “大街小巷叫卖食品杂物的小贩‘吟叫百端’,大小商店铺席连绵不断,夜市直至三更尽,五更又开晓市。”上述现象最早出现于
A.西汉长安
B.唐朝前期洛阳
C.北宋开封
D.南宋临安
2016-11-27更新 | 836次组卷 | 22卷引用:安徽省北大附属宿州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