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四大经济区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1 . 唐宋时期,导致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①阶级矛盾
②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③民族矛盾
④人地矛盾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18-03-21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同步练习: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2 . 纵观古代中原人口三次南迁高潮,造成人口流动的最主要原因是
A.自然条件
B.社会环境
C.封建统治
D.民族关系
2018-03-21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同步练习: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3 . “北人避胡多在南,南人至今能晋语。”对唐朝张籍的这句诗理解最准确的是
A.北方人大多害怕胡人
B.南方人与北方人有不同的特点
C.北方人为躲避战乱大量南迁
D.南北的语言融合比较好
4 . 四大经济区中,在汉唐时期居于全国经济重心地位的是
①山东地区
②山西地区
③江南地区
④龙门碣石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18-03-21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同步练习: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5 . 从战国到东汉,全国的经济区域呈现多样性和经济实力发展不平衡的特点。主要原因包括
①自然条件
②人口密度
③开发早晚
④生产技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018-03-21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同步练习: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6 . 按照司马迁划分,巴蜀属于
A.山东经济区
B.山西经济区
C.江南经济区
D.龙门碣石以北经济区
2018-03-21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同步练习: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7 . 汉代经济重心的分布,最主要的特点是
A.沿长江流域东西延伸
B.沿黄河流域东西延伸
C.沿长城两侧东西延伸
D.沿运河由北向南延伸
2018-03-21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同步练习: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8 . 古代中国以农耕文明为主,边疆地区也存在着游牧经济。阅读以下地图,回答问题。

材料一:将全国划分为山西、山东、龙门碣石以北、江南四大经济区。见下图: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时居于全国经济重心地位的两大经济区是哪里?简述这一地位形成的原因。

材料二:公元前2世纪前后秦皇、汉武时期汉族王朝统一不久,经济发达,国势强盛,为了保持和巩固已有农耕区的统治范围,向四周开疆拓土,……

——《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形成的历史背景和地域特征》

材料三

请回答:

(2)结合教材所学知识和材料二、三分析地图中标识的农业区域向北方扩展的原因和影响。

(3)依据材料三,结合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有关知识,分析地图中标识的农业区域向南方扩展的影响

2018-03-21更新 | 141次组卷 | 1卷引用: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同步练习: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9 . 下列有关我国古代四大经济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四大经济区是指山东、山西、江南和龙门碣石以北
B.司马迁根据汉代经济发展划分而成
C.经济区呈现出多样性和经济实力发展不平衡的特点
D.山东、山西经济区始终是全国的经济中心所在
2018-03-21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同步练习: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10 . 图中尚未开发的经济区域是
A.山东
B.山西
C.龙门碣石以北
D.江南
2018-03-21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同步练习: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