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土地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9 道试题
1 . “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对此材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的认识,正确的是 ( )
A.这一现象出现在商周时期B.铁犁牛耕推动其产生
C.对古代经济造成巨大破坏D.商鞅变法巩固其地位
2 . “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材料所反映的经济现象应该出现在
A.原始社会晚期B.商周时期C.春秋战国时期D.秦朝
3 . 孔子审订的《诗经》中有“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的语句。这反映出当时实行的主要土地制度是(  )
A.井田制
B.均田制
C.氏族公社所有制
D.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4 . “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对此材料所反映的经济现象认识不正确的是(       )
A.这一现象出现在商周时期
B.这一现象随着铁制农具的使用而消失
C.这一现象的消失是历史的进步
D.这一现象的出现给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破坏
5 . 古代中国曾有“千年田换八百主”的谚语,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社会动荡无法长期占有土地B.古代中国朝代更迭频繁
C.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D.国家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不固定
6 . 《诗经·小雅·大田》中有这样的记载:有苗萋萋,兴雨祁祁,雨我公田,遂及我私。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奴隶制度进一步巩固B.井田制的瓦解C.国家财税收入增加D.自然经济的确立
2016-11-18更新 | 75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湖南衡阳八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8 . 某博物馆收藏有西周中期的青铜器“卫盎”,器内铭文记载:裘卫用玉璋与贵族矩伯换取了80朋(货币单位)的土地,并在相关部门的监督下完成。这段铭文反映出西周中期
A.井田制被严重破坏B.土地交换合法化C.出现僭越礼制现象D.商品经济水平高
9 . 《礼记•王制》中有西周“田里不鬻(卖)”的记载。后在恭王三年(前920年)制作的卫禾皿上发现“贮”字,并释意为“贾、价、租典、特殊的土地易手”等。该现象
A.丰富了井田制研究的视角
B.质疑了《礼记•王制》的真伪
C.进一步证实铁犁牛耕的成因
D.证实了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存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