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1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萧功秦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是指
A.明末清初的“经世致用”意识
B.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C.维新派的“维新变法”主张
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4) |
2 . 1876年清政府正式派官员和商人携货物赴美国费城参加国际博览会。大清国的展品物件悉遵华式,专为手工制造,无一借助机器。经评判,中国展品“以丝、茶、瓷器、绸货、景泰器,在各国中推为第一。”材料反映了
①中国的传统手工业品仍驰名中外     ②中国传统手工业未受外来冲击
③机器工业在中国尚未形成优势地位 ④清政府的经济政策逐渐发生了变化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3 . 下面是关于洋务派的评价,不属于维新派对其评价的观点是:
A.……实不知国务之人也。……以为吾中国之政教文物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所不及者惟枪耳炮耳船耳铁路耳机器耳。
B.“体用者,即一物而言之也,有牛之体则有负重之用,有马之体则有致远之用,未闻以牛为体以马为用者也。”
C.夫四民之中,农居大半,男耕女织,各职其业,治安之本,不外乎此……机器渐行,则失业者众,胥天下为游民,其害不能言矣。
D.今天下之言变者,曰铁路,曰矿务,曰学堂,曰商务,非不然也,然若是者,变事而已,非变法也。
4 . 下列各项与洋务运动无关的是( )
A.引进西方一些近代生产技术
B.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C.建立近代的国家政治制度
D.对外国经济侵略作了一些抵制
5 . 清末洋务运动首领张之洞也是一位联语大家,其联语收入《联语存录》。其中一对联为“经纶天下,衣被群生”。题此对联的对象是
A.汉阳铁厂B.湖北织布局C.江南制造总局D.继昌隆缫丝厂
6 .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松江府东去五十里许,日乌泥泾,其地土田硗瘠,民食不给,因谋树艺,以资生业,遂觅种(棉花)于彼。初无踏车椎弓之制,率用手剖去子,线弦竹弧置案间,振掉成剂,厥功甚艰。国(元朝)初时,有一妪名黄道婆者,自崖州来,乃教以做造捍弹纺织之具,至于错纱配色,综线挈花,各有其法,以故织成被褥带,其上折枝团凤棋局字样,粲然若写。人既受教,竞相作为,转货他郡,家既就殷。
——摘自《辍耕录》
材料二 上海原是中国的一个普通县城,自1843年通商开埠以来,在短短数十年间快速成长为中国近代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东亚著名之都会。在这一历程中,租界的建立,西方企业的设立,这些所谓“外国的气力”无疑起着主导作用。但上海在短时期内崛起以及形成如此庞大的规模,则与周边地区拥有的深厚资源有关。可以说,上海的成长是借助、利用或调集了全国而主要是江南地区的各种资源。这些资源在以往的社会环境中,则是构筑“农业文明的基础”,至近代被组合到上海后,才发生了变化。
(1)分析松江自元代以来逐渐成为全国棉纺织中心的原因。
(2)概括指出19世纪中后期上海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试分析其社会历史原因。
7 . 洋务运动时期,有一类企业是“由官总其大纲,察其利病,而听该商董等自立条议,悦服众商”。采用这种经营管理方式的企业是(     
A.江南制造总局B.轮船招商局
C.发昌机器厂D.耶松船厂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