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4 道试题
1 . 中国早期的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主要原因是
A.沿海地区便于发展工业
B.沿海地区的人们思想开放
C.开埠最早,小农经济瓦解最早
D.沿海地区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2 . 陈启源于1873年创办一家机器缫丝厂,取名为“继昌隆”,成为近代中国第一个民族资本经营的机器缫丝厂,厂房占地约为1.44公顷,在简村和附近的吉水村带招收男女工,有1500多工人,95%都是女工。由此可知
A.当地自然经济受到一定的冲击
B.当地手工工场规模不断打大
C.中国第一批近代产业工人诞生
D.西方民主思想在华广泛传播
2019-05-07更新 | 404次组卷 | 20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曲阳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1882年商人何昆山在广州开办自来水公司,地方绅士以“有伤风水”为由极力阻挠,何昆山只好做罢,这反映了
A.开办企业必须符合民间风俗
B.民族工业产生的条件还不成熟
C.洋务企业惧怕民族工业与之争利
D.封建束缚是民族企业发展的巨大障碍
2019-04-24更新 | 291次组卷 | 37卷引用:2013-2014年河北容城中学高一下期期中历史试卷
5 . 观察如图,这些企业

A.从企业创建角度看,都为洋务派创办
B.从生产技术角度看,都使用机器生产
C.从产品销售角度看,都重视对外贸易
D.从产业结构角度看,都属于轻工企业
6 . 1868年,“盐商何某在江苏句容买山一处,准备开采煤矿,却被地方士绅斥为异端,遭到驱逐”。这段材料说明
A.民族工业产品受到外国商品的排挤和打击
B.民族工业处于听任地方封建势力摆布的地位
C.各级政府用苛捐杂税勒索民族工业
D.地方政府公开吞噬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唐以后,整个社会资源开始了打破重组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一部分人积累了大量的财富,成为社会上的富裕阶层——“富民”阶层,而另一部分人则丧失了土地财富,成为贫苦者。宋代以后,虽然朝代鼎革,但“富民”阶层的发展一直贯穿整个历史过程,成为社会经济关系和阶级关系的核心,这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富民阶层始终是宋元明清的社会基础;国家与富民的关系是社会治理的核心问题;富民是国家乡村控制的主要依靠力量。

因此可以认为,宋元明清的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具有高度整体性的社会,即“富民社会”。

——摘编自林文勋、杨瑞璟《宋元明清的“富民”阶层与社会结构》

材料二   近代中国社会结构处于转型期,呈现出独特的二元性。社会上既存在着古老的地主阶级和佃农阶级及传统社会的自耕农、商人、手工业者阶层,也有残余的奴婢、半奴婢阶层;既有演变中的古代的阶级和等级,又产生出新兴的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阶级裂变的同时,也进行着阶级改组,知识阶层、工商阶层、军人阶层已开始成长为新型的社会集团。传统的组织不断演化,新的社会群体激增,政治团体、经济团体已登上历史舞台,并且在社会生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二元性表现在社会区域内,是城市与农村、沿海与内地的二元格局出现并愈益明显,一方面,沿海与城市现代性日渐凸显,而另一方面,内地与农村保留着传统,踯躅不前。

——摘编自栾爽《震荡与冲突:近代中国社会结构转型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中唐以后“富民社会”的基本特征及其形成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社会结构的变化及其历史意义,并谈谈你对古今社会结构变化的认识。
8 . 以下是“1901年至1911年工人罢工次数分布统计表”,这种地区差异主要源于

A.地区地理位置的优劣
B.近代产业发展的不平衡
C.政府经济政策的调整
D.国际局势演变的不确定
9 . 1861年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1899年晚清状元张謇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开工生产。两者的共同之处是
A.都是晚清政府的自救
B.都促使国民经济快速发展
C.都是中国近代化的体现
D.都是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10 . 1890年,与西方相比,上海机器织布局一般男女工人收入较低,平均工资是银元5元左右(月薪)。而农业相对发达的直隶(京津地区),普通农民的总收入,即使在年成好的年头,每人也只有18元。这说明当时
A.直隶地区经济发展优于上海
B.上海地区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C.新生产方式有利于人民生活的改善
D.男女工人收入差距日益缩小
2018-11-02更新 | 1270次组卷 | 20卷引用:河北省大名县一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强化训练(三)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