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6 道试题
1 .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中说道:“政府垄断了供朝廷和行政机构消费的许多商品的生产和分配,这些商品包括武器、纺织品、陶器、皮革制品、服装和酒等。另外,政府还完全控制了全体人民所需的基本商品的生产和分配,如盐铁等。这些限制剥夺了中国商人成为无约束的企业家的机会,使经济失去了自由发展的可能性;同时也助长了官员的腐化和堕落,因为朝廷官员能够利用他们的特权地位去操纵国家垄断商品来为个人牟利。”这段话揭示了中国
A.古代私营工商业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
B.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
C.历代政治出现腐败现象的重要原因
D.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
2018-10-05更新 | 258次组卷 | 20卷引用:2015届湖南省常德市一中高三第四次月考历史试卷
2 . 19世纪60年代,方举赞投资200元,在上海虹口创办了发昌机器厂,70年代该厂有了较大发展,80年代因受外商排挤而日趋衰落,到90年代终被英商在上海开办的耶松船厂吞并。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迎来“春天”,但一战结束后,中国民族工业就迅速萧条,这些都充分说明了
A.封建君主统治是经济近代化的主要障碍
B.中外合资才是民族工业发展的唯一途径
C.实现近代化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D.帝国主义的压迫和剥削直接威胁民族工业的生存
3 . 下图是1723-1903年中国税收变化的统计.据此可推知
A.财政支出的扩大促使政府调整经济政策
B.工商杂税的迅强增长反映了政体的变化
C.农业税收的平稳体现了重农抑商的持续
D.税收总额的变化说明了税收结构的调整
2018-09-18更新 | 86次组卷 | 2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月考(一)历史试题
4 . 对《晚清政府财政收入表》(单位:万两)所含信息解读合理的是
年代农业税收入工商杂税收入其他收入总收入
数额比重数额比重数额比重数额比重
1849328177%96923%4250100%
1885307140%392351%7149%7708100%
1911481016%2044169%444515%29696100%

注:工商杂税收入包括盐课、关税、商税、各项杂税等。其中关税1841年约420万两,1887年2054万两;1911年3617万两。
A.中国开启近代化的进程
B.政府财政收支失衡
C.中国传统产业陷入困境
D.经济结构发生变动
6 . 19世纪70年代,有关工业和商业的讨论被一并列入“商政”名下,90年代后期,作为商业企业的“商业”和作为工业企业的“实业”区别开来,“工业”一词则保持其手工业的传统含义。这反映了
A.近代工业逐步得到认可
B.抑商观念渐趋淡化
C.西方经济侵略逐渐加强
D.实业救国思潮盛行
7 . 1936年,我国现代工业产值只占工农业总产值的10.8%,1949年占工农业总产值的17%。造成这一状况的根本原因是我国
A.历届专制政府的腐败无能
B.民族资本力量弱小
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D.自然经济根深蒂固
2018-05-22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市级联考】湖南省五市十校2018年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到了16世纪,儒家传统的“重农轻商”的价值观开始松动,因为这一时期商业的发展和商人经济实力的增强,在社会与文化方面开疆辟土,从而对传统的儒家价值形成了前所未有的严重挑战。商人不再仅仅对士的价值体系一味地“附庸风雅”,而是通过所谓的士商“异业同道”,使儒家的“道”获得了新的意义。儒家价值在商人中间仍然得到尊重,并且受到有力的维护。从“儒贾”在明清时期的出现,以及由“儒贾”所代表的商人价值取向等方面来看,不难发现明清时期的中国商人们并非是要摆脱或挑战儒家既有的价值,而是努力地要使自己“获取利益”的行为符合儒家的道德标准、伦理规范、价值体系,以便名利双收。

——摘编自余英时《中国近世宗教伦理与商人精神》

材料二   近代以降,“士农工商”的金字塔状的社会等级结构初步被打破,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加剧。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这十几年,一个新兴的特殊的社会群体——近代市民群体开始产生和发展起来。市民群体是指近代城市社会结构中具有共同的利益和价值取向,与近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密切相关的市民所组成的集合体,主要包括工商业者(来源有近代外资企业的买办、新式商人、新式知识分子)自由职业者、学生和小业主等,他们构成了近代城市社会阶层体系。在清末民初之际,市民群体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即1895-1905年、1905-1911年、1911-1920年。

——摘编自程蕾《中国近代社会群体变迁研究》


(1)根据材料一,归纳概括“儒贾”在明清时期出现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近代社会群体的变化及其影响。
9 . 1886年以前,茶叶、丝是中国主要的出口商品。此后,豆类、草编、花生、桐油、棉花等商品出口数量日益增加。这说明19世纪末的中国
A.农村自然经济占据统治地位
B.社会生产力有较大提高
C.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缓慢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反映了1873~1930 年中国出口货物分类比重变化(单位: %)。
年份生产资料半制成品制成品
农产品手工开采机器开采手工机制手工机器
1873年2.637.458.31.7
1893年15.628.40.153.42.5
1903年26.80.20.217.214.732.98.0
1910年39. 10.20.513. 111.928.36.8
1920年36.40. 92.88.212.331.28.3
1930年45. 10.13.43.512.227. 17.4

一一节选自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


从表中提取相关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