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70 道试题
1 . 荣宗敬、荣德生兄弟的荣氏企业集团,是近代中国民族资本的代表。荣氏兄弟倾注了大量心血改造家乡无锡,尤以教育最为显著,其资本的发展也与无锡城市化高度耦合。这里主要体现了(     
A.企业发展关系到民族存亡B.企业应抢占可靠而稳定的市场
C.企业发展应与乡土建设协调互补D.企业要注重发展教育
2023-01-23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高级中学、盘湾中学两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2 . 19 世纪后期,银行和股份制企业等新的商业经营形式被引入中国,股票开始走向市场,大型百货公司也在广州、上海等地出现。引起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有(     
①西方列强的入侵 ②经济近代化需要
③民主革命的推动 ④对外贸易的发展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 . 据张之洞在《筹设炼铁厂折》中统计,1889年,“内地铁货出洋以锅为大宗,其往新加坡、新旧金山等处,由佛山贩去者约五十余万口,由汕头贩去者约三十余万口,由廉州运往越南者四万余口”。据此可知,晚清(     
A.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B.与世界市场的联系日益密切
C.冶铁炼钢技术获得了较大进步D.洋务派兴办企业取得一定成效
2022-12-13更新 | 286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月考(四)历史试题
4 . 以下是张海鹏先生主编的《中国近代通史》前五卷的目录,其中第三卷的卷名最有可能(     
第一卷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
第二卷近代中国的开端(1840-1864)
第三卷……(1865-1895)
第四卷从戊戌维新到义和团运动(1895-1901)
第五卷新政,预备立宪与辛亥革命(1901-1912)

A.从《天津条约》到《马关条约》B.制夷、自强、求富与中体西用
C.从太平天国运动到洋务运动D.“早期现代化”的尝试与失败
5 . 1916年前后,中国民营纱厂的厂房由过去易燃的二三层楼的砖木结构改为钢筋水泥的锯齿形建筑。动力设备由蒸汽引擎改用电力马达;在管理上,多聘用专业学校培养的技术人员,建立产品检验和机器检修制度。这反映了当时(     
A.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B.国际竞争的渐趋激烈
C.欧美列强的技术性援助D.政府的实业救国政策
6 . 1885年以后,中国进口商品有鸦片、棉纱、棉布、棉花、毛织品、食品、日用品、文具、玩具、五金器材等。中国出口货物种类,主要有豆类、草帽辫、草席、花生、皮毛、桐油、锡、猪鬃等这反映出,当时(     
A.鸦片贸易开始实现合法化B.中国工业基础薄弱落后
C.列强加大了对华资本输出D.中国民族工业失去活力
7 . 下面表格是1919年全国注册工厂数,反映出(     
江苏(含上海)直隶(含京津)浙江广东山东福建奉天湖北陕西黑龙江广西甘肃其他省区
1354542333120191933110

A.民族工业发展迅速B.民族工业规模小、企业少
C.轻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调D.民族工业地区分布不平衡
2022-11-05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项城市第三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下列三幅图片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真实记录,它们体现出的共同主题是(     
A.洋务企业推动了工业发展B.近代经济领域的新变化
C.开埠通商是经济发展保障D.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
2022-09-28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宿松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9 . 1890年,马建忠在《富民说》中指出:“治国以富强为本,而求强以致富为先……欲中国之富,莫若使出口货多,进口货少。出口货多,则已散之财可复聚:进口货少,则未散之财不复散。其或散而未易聚也,莫若采取矿山自有之财。”材料反映了(     
A.清政府鼓励民间设厂B.外国资本输入不断加剧
C.发展民族实业的主张D.求富以自强政策的改变
10 . 有学者指出,由于地租、高利贷、商业资本的剥削是封建地主阶级货币财富的主要来源,因而土地、典当、银号商铺等仍是地主、官僚和商人等财富所有者的主要投资对象,在他们有稳妥的或更好的投资场所时,就不肯轻易向新式工矿企业投资。这现象说明近代中国(     
A.传统生产关系未遭破坏B.生产的商品化程度较低
C.近代化的内生动力不足D.民族工业发展阻力减小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