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洋务运动的含义及兴起的背景、目的和代表人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7 道试题
1 . 下表为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部分近代工业,据此可知,洋务运动
时间创办人企业名称备注
1861年曾国藩安庆内军械所洋务派创办的第一家军事工业
1865年李鸿章江南制造总局当时清政府最大的军事工业
1872年李鸿章上海轮船招商局洋务派创办的第一家民用工业
1890年张之洞湖北汉阳枪炮厂洋务派创办第一家官营钢铁厂
A.核心内容发生质的变化B.诞生了中国最早的近代企业
C.求富思想与日俱增D.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泰西风俗,以工商立国,大较恃工为体,恃商为用,则工实尚居商之先;士研其理,工致其功,则工又必兼士之事……夫泰西百工开物成务,所以可富可强,可大可久者,以朝野上下敬之慕之,扶之翼之,有以激厉之之故也……中国果欲发愤自强,则振百工以前民用,其要端矣。欲劝百工,必先破去午年以来科举之学之畦畛,朝野上下,皆渐化其贱工贵士之心。

——薛福成《振百工说》

材料二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古老的民族工业被消灭了,并且每天都还在被消灭。它们被新的工业排挤掉了,新的工业建立已经成为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关的问题……过去那种地方和民族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来往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替代了。

——《共产党宣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薛福成等早期维新思想家关于工商业的主要观点,并分析其产生的历史背景。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世界市场格局的主要变化及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2021-04-28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鹰潭市贵溪市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况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龙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 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逆,可以勤远略。

——据《曾文正公文集》

材料二 及廷议购机轮,置船械,则力赞其成。复建议选学童习艺欧洲……国藩事 功本于学问,善于礼运......呼!中兴以来,一人而已。

——据《清史稿·曾国藩传》

材料三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曾国藩是一个被全面否定的人物,是典型的地主阶级反动派,受到了批判。八九十年代,出现了一股积极评价洋务运动的热潮,认为曾国藩客 观上促进了近代工业的兴起,他是一个识时务者。

——摘编自孙占元《十年来洋务运动研究述评》等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中曾国藩提出学习西方技术的具体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
(2)《清史稿》编撰者认为曾国藩是晚清中兴第一功臣,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依据。
(3)根据材料三,简要指出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到八九十年代,对曾国藩的评价有何变化?
4 . 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说道:“经历了英法联军之役以后,士大夫们痛苦地名之曰:‘庚申之变’……这个名称本身就说明,中国社会中的人们已经体会到有一种不受欢迎,但又无法拒却的变化正在发生。”下列事件反映了这一变化的是
A.戊戌变法B.洋务运动C.太平天国运动D.清末新政
2020-08-21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元时期,中国的对外贸易和海上交通十分发达……中国的船只远达大西洋沿岸,指南针正是这些远航水手传到阿拉伯和波斯的。通过他们,中国发明的航海罗盘为欧洲人所熟悉。13世纪初,欧洲开始有航海中使用指南针的记载。

传教士大批来华是在明朝万历年间(1572-1620),他们带来了西方的天文、数学、地理、物理学和机械学知识……顺治和康熙(1644——1722)对传教士比较信任,西学遂大量传入。

——据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材料二   从鸦片战争到1895年,清政府主要引进军事技术和少数相关技术,对西方技术体系一知半解,未发展机器制造等基础技术和基础工业。

——据张柏春《近现代中国科技发展的阶段特征》等

材料三   “两弹一星”研制成功,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促进了我国外交的发展,在中、美、苏战略大三角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的背景下……从1965年到1975年的10年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由49个猛增到107个,中国不但成了第三世界国家信赖的朋友,也逐步实现了与西方许多国家关系的正常化。

——王纪一《毛泽东与“两弹一星”战略决策》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到明清时期中国科技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政府引进西方技术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弹一星”的意义。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人才标准问题是我国古代人才思想的重要内容,不同时期的人才思想有各自不同的特点。诸子百家倡导“德才兼备,德先于才”,曹操《求贤令》明确提出“唯才是举”,唐太宗反复强调“为官择人,为才是与”,司马光认为“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以致覆灭者多矣”,又提出“取士之道,当先德行,后文学”。面对内忧外患,洋务派从实践中开始尝试新的人才标准:必须具备外语能力;必须掌握自然科学知识和近代科学技术知识,其中,关键是掌握近代军事科技知识;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原则,仍然保持封建的传统文化和道德教育。洋务派的新人才观打破了传统的人才范畴,人才内涵发生了根本变化。

——摘编自徐凯、胡君辰《人才评价标准的历史演变》

材料二   英国的现代文官制度起源于18世纪中叶,正式确立于19世纪70年代。文官制度要求在选拔文官的公开考试中以“通才”为标准,择优录取。“通才”原则造成了英国文官的贵族化趋向和英国社会对教育科技事业的普遍冷淡态度。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国家职能日益转向经济管理,不懂专业知识的行政通才已经不能适应日益复杂、日益专业化的政府工作了。1968年《富尔顿报告》揭开了二战后英国文官改革的序幕,具体内容:实行行政管理专业化,改革通才官僚结构,削弱通才对政策的影响;设立文官学院,加强对文官的专业培训;调整文官的分级制度,行政级、文书级等统称为综合类,专家科技人员通称科学类,打破了文官制度的“封闭型结构”;增加专业人员的比重,实现专业化管理,要求今后考试任用的人员必须具备专业知识。这次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未能打破通才体制,却引发了人们关于文官选材标准的深思。

——摘编自《从富尔顿改革看英国文官制度中的“通才”原则》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中英两国选拔人才标准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英两国人才标准变化的异同。
7 . 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发生之后,当时一些西方人认为,这两件事使清王朝在“数百年的固定不变之后,终于进入变化状态了”。这种变化是指中国
A.开始全盘西化
B.开展自强运动
C.改革传统政体
D.鼓励实业救国
8 . 从19世纪40-70年代,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化?
2019-06-01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银川市长庆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期中历史试卷
16-17高一下·北京·期中
9 . 19世纪中期,中国经济结构的主要变化是
①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②近代工业开始出现
③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④小农经济完全破产
A.①②B.③④C.②⑧D.②④
2019-04-29更新 | 276次组卷 | 17卷引用:北京市第四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下图是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示意图,对其解释正确的是:

①所示的经济随着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彻底结束
②所示的经济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③所示的经济对中国的近代化有严重的阻碍作用
④所示的经济为近代中国社会进步提供了根本动力
⑤所示的经济对中国的近代化的作用利大于弊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