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背景、表现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97 道试题
1 . 以下是张海鹏先生主编的《中国近代通史》前五卷的目录,其中第三卷的卷名最有可能(     
第一卷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
第二卷近代中国的开端(1840-1864)
第三卷……(1865-1895)
第四卷从戊戌维新到义和团运动(1895-1901)
第五卷新政,预备立宪与辛亥革命(1901-1912)

A.从《天津条约》到《马关条约》B.制夷、自强、求富与中体西用
C.从太平天国运动到洋务运动D.“早期现代化”的尝试与失败
2 . 1916年前后,中国民营纱厂的厂房由过去易燃的二三层楼的砖木结构改为钢筋水泥的锯齿形建筑。动力设备由蒸汽引擎改用电力马达;在管理上,多聘用专业学校培养的技术人员,建立产品检验和机器检修制度。这反映了当时(     
A.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B.国际竞争的渐趋激烈
C.欧美列强的技术性援助D.政府的实业救国政策
3 . 1885年以后,中国进口商品有鸦片、棉纱、棉布、棉花、毛织品、食品、日用品、文具、玩具、五金器材等。中国出口货物种类,主要有豆类、草帽辫、草席、花生、皮毛、桐油、锡、猪鬃等这反映出,当时(     
A.鸦片贸易开始实现合法化B.中国工业基础薄弱落后
C.列强加大了对华资本输出D.中国民族工业失去活力
4 . 继昌隆缫丝厂在南海创办后的三年,到厂学艺取经的人就达一千多。而且,继昌隆缫丝厂所在的简村至江浦一带,仿照继昌隆设厂的就有四家;八年后,当地的机器缫丝厂增加到十家。这些现象反映出(     
A.华侨办厂设局得到政府支持B.机器生产受到民众广泛认可
C.当地民众具有先进经营理念D.近代企业利润促进行业发展
2022-10-19更新 | 12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稳派名校2023届高三10月调研历史试题
5 . 读如表,分析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1867—1894年中国金属进口量值状况统计表
年份平均每年进口金属量(公吨)平均每年进口金属值(银两)进口量指数
1867—1869288902813211100.0
1870—1874312313429377108.1
1880—1884689664888249238.7
1890—18941071508016895370.9
A.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获得了初步发展B.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限制
C.列强在华经济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D.近代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2022-10-01更新 | 109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商丘市睢县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下列三幅图片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真实记录,它们体现出的共同主题是(     
A.洋务企业推动了工业发展B.近代经济领域的新变化
C.开埠通商是经济发展保障D.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
2022-09-28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宿松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7 . 陈旭簏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谈道:“不值得尊敬的买办创办了值得尊敬的民族企业,人和事业脱节了。这种脱节打破了人们喜爱的同一性,显得那么别扭。但它是活生生的历史造成的。”作者意在揭示(     
A.买办复杂又矛盾的身份特征B.近代买办阶层社会地位卑微
C.买办促进了中国近代化发展D.近代民族企业来源成分复杂
2022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8 . 原因:
①列强入侵 —— 目的变中国为____________的市场
②自然经济解体(      )分离;_____分离) ;_______仍占主导
③英法:工业革命(世界市场______
④美德俄日:第二次工业革命 (世界市场_______
⑤列强对中国进行______________
2022-09-18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整合清单09中国近代史之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和思想近代化的发展-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针对性复习】【精讲+易考点】整合清单
2022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9 . 近代化的表现
A.经济近代化
(1)工业化:手工业转向____
(2)市场化
____结构变化①传统________的解体
②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____结构变化①农民破产、地主衰落
②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壮大;买办阶层的出现
(3)全球化:中国被迫卷入____,成为原料供应地和商品倾销地
2022-09-17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整合清单05中国近代史之两半社会的形成历程-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针对性复习】【精讲+易考点】整合清单
10 . 1890年,马建忠在《富民说》中指出:“治国以富强为本,而求强以致富为先……欲中国之富,莫若使出口货多,进口货少。出口货多,则已散之财可复聚:进口货少,则未散之财不复散。其或散而未易聚也,莫若采取矿山自有之财。”材料反映了(     
A.清政府鼓励民间设厂B.外国资本输入不断加剧
C.发展民族实业的主张D.求富以自强政策的改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