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平凡的世界》描写了西北农村从1975年到1985年间的社会变革,真实地重现了中国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题的改革大潮。小说描写了孙少平、孙少安、田福军等人的生活历程和情感发展及思想成长过程,通过小说的论述,给读者带来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摘编自杨效砼《小说<平凡的世界>的社会价值》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平凡的世界》所描写的中国社会变化加以阐释。
2022-05-25更新 | 186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2022届高考全真模拟历史试题
2 . 2022年,中国共产党将召开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它所产生的中央委员会是党的最高领导机关,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重要体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共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是近代中国历史和人民革命斗争发展的必然选择。大会概括了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关于新民主主义的理论和政策,关于解放农民的理论和政策,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与政策,关于革命根据地的理论与政策,关于建设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理论与政策等。

材料二   部分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及中央委员会会议提出的主要任务简表

中共八大(1956年召开)
党的八大宣布:我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上解决,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当前的主要任务是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召开)
全会以邓小平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重要讲话为指导,决定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中共十四大(1992年召开)
十四大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确定什么样的目标模式,是关系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这个问题的核心,是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十四大明确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我们党的一个伟大创举。
中共十九大(2017年召开)
大会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大会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1)为什么中共七大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结合材料一和抗日战争时期的史实,谈谈你的理解。
(2)阅读材料二,任选两次党的会议,结合时代背景,比较和阐释其主要任务是如何与时俱进的。
2022-05-25更新 | 269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延庆区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3 .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北京天桥百货商场是第一个打破三十年工资制的企业。1984年,天桥百货又以股份制改革成为业界标杆。这一时期天桥百货的改革动力在于
①企业对经营自主权的强烈渴望                         
②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
③不断扩大增强企业活力的需要                           
④引进外资及其先进技术的需要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2022-05-25更新 | 22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延庆区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依然是一个典型的君主专制国家。大量阶级特权和农奴制残余使广大人民群众生活于困苦之中,阶级矛盾十分尖锐。据统计,在19051907年的革命期间,共有近460万人参加罢工。统治阶级对底层民众抗争的压制进一步激发了大众的反抗意识和斗争实践,所以当人们接触到来自西方的社会主义思想时,天然地倾向于其中的共产主义基因。列宁主义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材料二   欧洲民主社会主义在19世纪末经由第二国际理论家伯恩施坦的理论化,到20世纪中期成型。其强调“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而没有社会主义,也就没有民主”;强调“社会公正、生活美好、自由与世界和平的目标;强调植根于西欧的基督教伦理、人道主义和古典哲学”。认为社会主义的目的不再是通过革命性飞跃来实现生产资料的社会化。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突破了苏联模式,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经历了从“发展型社会主义”向“共享型社会主义”的转型。中国将社会主义原则和市场相结合,在运用市场工具的同时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形成了“社会主义原则-市场-政府”三维互动的独特发展格局。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通史》等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俄国革命对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形成的促进作用。
(2)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括苏联社会主义与欧洲民主社会主义的不同点。
(3)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的优越性。
2022-05-24更新 | 274次组卷 | 3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第十次考前适应性训练文综历史试题
5 . 1979年6月,北京前门大栅栏街道办事处干部尹盛喜辞职,带领7名知青创办青年茶社,卖大腕茶。他还创办青年综合服务社,一年后发展为北京大栅栏贸易货栈,经营全国1000多种商品,员工发展到130多人。尹盛喜的创业活动
A.反映了城市经济结构的变化B.利用了市场经济建立的契机
C.推动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尝试D.丰富了乡镇企业振兴的经验
6 . 1978年3月-11月,国内召开了一系列重要会议。会议一方面意识到中国同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管理等方面差距拉大;另一方面也提出“既要大幅度改变目前落后的生产力,也就必然要多方面地改变生产关系、改变上层建筑”。这些会议
A.贯彻了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B.推动了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C.为重大决策出台准备了条件D.标志着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
2022-05-21更新 | 682次组卷 | 6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2022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7 . 下图为中共中央所在地的转移示意图,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A.①、⑤两处体现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B.②、⑥两处涉及国共两次合作问题
C.④、⑧两处曾经纠正过党内的错误
D.③、⑦两处实现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8 . 基层社会治理是我国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的建立使农村社会初步建立起了以国家力量为主导的农村基层治理体制。借由土地改革运动,废除了我国几千年来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建立起了农民土地所有制。就此实现了对我国农村的社会主义改造,标志着农村民主制度的建立。

——摘编自狄煜《基于ISM的我国农村基层治理体制变迁影响因素研》

材料二   在人民公社体制下,农村的社会管理没能解决农村社会的发展问题,甚至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因而其变革也系势所必然。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农村在政治领域和经济领域进行的双重农村改革不仅直接促成了高度集权的人民公社体系的全面解体,而且由此导致了农村基层社会管理体系的重建。

——摘编自戴利朝《20世纪以来农村基层社会管理体制的演变历程》

材料三   在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为主体的农村基层治理法律体系下,我国农村基层治理由政策主导逐渐转向法律法规导向。2002年相继出台《土地承包法》与《农业法》修正案,而后《个人所得税法》(2008)对于农业税的免除、《保险法》(2008)对于农业保险的增加都进一步体现了经济法对于农村基层治理法律体系完善的介入。

——摘编自张慧瑶《新中国成立七十年(1949-2019)农村基层治理法制化研究》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治理体制有何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初步确立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农村基层社会管理体系重建的原因和表现。
(3)根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农村基层治理体制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
2022-05-18更新 | 261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部分区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9 . 改革开放开启后的10多年里,我国从开放农村农副产品市场到全面发展生活消费品市场,再扩展到建立生产资料市场;从发展单一的商品市场到培育包括多种生产要素市场在内的市场体系,经历了一个不断突破和发展深化的过程。据此分析,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最初十几年的经济改革
A.确立了农村的基本经济制度B.奠定了新旧体制转换的基础
C.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实现了农业生产技术的突破
2022-05-17更新 | 230次组卷 | 4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10 . 区域经济的建设与发展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3/4以上的产业企业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西部地区的9个省区,除山西、云南、四川在抗日战争时期产业得到小幅发展外,其他六省基本没有近代产业。

19531990年中国三大地区固定资产投资比较

时间投资总额 / 亿元占全国的比重 %
东部中部西部备注
“一五”时期(1953195761241.826.621.2其余部分为不 分地区的投资 所占份额
“二五”时期(19581962130730.730.626.8
“三五”时期(19661970120924.928.238.5
“七五”时期(19861990
16184

56.5

28.8

14.7
投资总额含外 资和民间投资

材料二   2000年中共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不断加大投入力度,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水利枢纽等一批标志性工程相继建成并产生效益,完成了“送电到乡”“油路(柏油路)到县”等建设任务。20002013年,西部地区全社会固定投资年平均增长比东部地区快4.6个百分点。20122018年,西部地区生产总值平均增速高出全国增速1.8个百分点。十八大以来,加强区域发展与“一带一路”建设对接,积极构建东西南北纵横联动的区域经济新格局,形成优势互补,引领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以东西部区域经济的均衡与发展为视角,解读新中国成立以来西部经济的发展。
2022-05-16更新 | 304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