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三大改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54年开始,全国兴起办初级社的高潮。3月为9.5万个,夏季到了11.3万个,年末高达49.7万多个,比1953年增长33倍,同时,全国已建成高级社201个。这表明
A.人民公社体制逐步建设B.新民主主义经济得到了巩固
C.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D.农业生产关系发生剧烈变动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对于产品销售有困难的私营工业,国家或负责收购,或代销产品,或实行委托加工的办法,使其恢复正常生产;对于资金周转有困难的私营工业,中国人民银行发放低息贷款予以扶持。1953年,中国共产党决定通过国家资本主义道路,将资本主义工商企业改造为国营企业,通过和平方式以最小代价消灭作为剥削阶级的民族资产阶级,丰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对资产阶级实行和平赎买的理论。

——摘编自高继仁《中国工业经济史》

材料二   2014102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时的讲话指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在我国有根、有源、有生命力,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

——摘编自康晓强《社会建构的逻辑——中国社会组织发展论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对私营工业的政策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上述政策变化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基本经验。
2022-03-05更新 | 19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地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热身摸底考历史试题
3 . 1955年3月14日,《人民日报》的社论在肯定农业合作化取得成绩的同时,提出要妥善对待农民的经济利益,并且给出了需贯彻执行的具体政策。该社论的刊发
A.促进了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发展B.推动了农业生产关系变革
C.说明中共八大的决策得到贯彻D.指明了土地改革的紧迫性
2022-03-05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地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热身摸底考历史试题
4 . 1950年,人民政府开始根据“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的原则,对工商业进行调整。到1951年,全国私营工业户从13.3万户增加到14.76万户,私营商业户从402万户增加到450万户。人民政府对私营工商业的调整
A.实现了物价的全面稳定B.完成了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C.奠定了统一财经的基础D.巩固了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华民族的历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下表中为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探索革命道路的代表性旧址。


材料二   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人民真正站起来了但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深知,“没有工业,便没有巩固的国防,便没有人民的福利,便没有国家的富强”。中国既要实现社会主义,也要完成现代化在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和建设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明确提出了实现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并且为此进行了艰辛探索。

——据罗平汉《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现代化》


(1)分别指出材料一中革命旧址所代表的历史时期革命,并说明该时期中国共产党担负的主要革命任务。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实现“社会主义”和“现代化”在经济上进行的实践活动。
6 . 我国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方面采取了以下办法:第一步,号召农民组织农业生产互助组;第二步,号召农民组织带有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农业生产合作社;第三步,依据同样自愿和互利的原则,组织大型的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农业生产合作社。这表明社会主义改造(       
A.巩固发展小农经济B.循序渐进变私为公
C.消灭剥削实现平等D.恢复经济稳固政权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实行粮食统购统销,要核定各户余粮,动员各户交售,同上亿户农民直接打交道,非常繁难。这样就产生了“把太多的小辫子梳成较少的大辫子”的必要。解决粮食紧张的根本出路在于增加粮食生产,而粮食增产,当时认为靠小农经济潜力很小,靠在农业中实行大规模的机械化是工业发展以后的远景,在最近几年内依靠合作化并在合作化基础上适当进行技术改革。

——摘编自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材料二   1957年和1960年我国农工业生产对比表

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例年代农业轻工业重工业
195743.3%31.2%25.5%
196021.8%26.1%52.1%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党要求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此特点带来的后果。
2022-02-19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湘潭市重点高中联考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52年,中国农民代表团访问苏联,参观了83个集体农庄和2个国营农场。回国后,进行了宣讲,代表团成员杨金龙讲道:“耕地不用牛,点灯不用油。”经过宣传,他所在的村庄120户组成了11个互助组﹐占全村总户数的50.6%。这反映出农业合作化
A.是中苏友好合作的产物B.得到了全国农民的支持
C.在全国范围掀起了高潮D.得到了苏联的物质支持
9 . 1956年,中共八大前后,国务院在版布的有关合作社建设的相关规章制度中,曾多次明确规定:“允许社员留下一定数是的自留地”。党的一些重要领导人也在各自论述中肯定了“自留地”存在的有理性与必要性,这说明
A.农业市场化得到中央认可B.单一公有制导致农业歉收
C.计划经济体制弊端已暴露D.农业合作化运动需作调整
2022-01-27更新 | 144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了同它们的资本主义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这个外壳就要炸毁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就要敲响了,剥夺者就要被剥夺了。”新中国成立后,“敲响资本主义私有制丧钟”的是
A.土地改革和民主改革B.社会主义革命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中国八大召开
2022-01-25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舟山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