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9 道试题
1 . 如表为1978-2017年扬州市产业占比情况,表中数据表明
A.经济体制改革激发了市场活力B.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呈现持续增长
C.产业结构优化推动城市化进程D.农业为主的产业格局未发生变化
2022-06-03更新 | 384次组卷 | 7卷引用:2022年海南高考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世界史
2 . 1984年中央1号文件规定,土地承包期一般应在15年以上。1993年11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文件指出“在原定的耕地承包期到期之后,再延长30年不变。”以上政策的实质
A.有助于稳定农民的土地承包关系
B.反映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逐渐深化
C.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D.说明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效果显著
3 . “倒爷”是20世纪80年代人们对利用地区差和时间差,运用手中信息网络,看准时机行情,转手倒卖,以攫取经营暴利的人的蔑称,这些人也是当时国家政府规劝、教育和整肃的对象。但到了20世纪90年代末,与“倒爷”有关的法律法规却相继被废除或修订。出现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
A.国家对“倒爷”教育收效明显B.人民群众思想观念的逐渐开放
C.经济体制改革进程不断深化D.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建立
4 . 1985年《全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纪要》中指出:“要实行厂长负责制,起用一大批既有专业知识,又有经营才干,富于开拓精神的人才。……企业内部的工资制度要搞得更加灵活,合理拉开差距。实行一业为主.多种经营。”据此可知,当时我国
A.开始发挥市场机制的主导作用B.倡导企业重视进行技术创新
C.重视增强企业自我发展的能力D.拉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序幕
2022-03-02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2022届高三下学期高考全真模拟卷(一)历史试题
5 . 1985年,我国关税政策从“全面保护”向“有区别地保护”转变。1992年以后,启动了大幅度的自主降税进程,截止2001年,关税总水平由43.2%降至15.3%,降幅达65%。1985年以后我国关税政策的调整旨在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
C.履行世贸组织成员国的义务D.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6 . 观察以下三幅图,三幅图可以说明新中国农村土地改革中

农民纷纷申请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

安徽小岗村尝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三权分置

A.农民积极性的变化B.改革实质的变化
C.土地经营权的变化D.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22-23高一上·全国·假期作业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图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工农业生产年均增长率的变化(%)示意图。


——摘编自《中国统计年鉴》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在对外开放方面又经历了一个曲折过程。“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没有积极地对外开放,使整个社会处于半封闭状态。改革开放以来,在试办经济特区,逐步开放沿海城市和工、沿边贸易的同时, 积极开辟贸易区域,先后办起了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边境经济合作区等多种形式的贸易区域。截至目前,我国的贸易伙伴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苏联和东欧等少数国家,扩展到包括美、欧、日在内的22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商品流通方面,国家计委负责平衡、分配的物资,1979年以前为256种,1985年减少到20多种,1992年19种,1998年5种,目前全部放开。

——摘编自段凤龙《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三大社会变迁》


(1)根据材料并结合 所学知识,分别说明1953—1956 年、1965—1968 年工农业生产的发展趋势及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三大“社会变迁”。
2022-01-06更新 | 60次组卷 | 3卷引用:海南省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小农经济自战国以后,一直在中国古代经济中占统治地位。


材料二


1865年英国在上海创办的耶松船厂       1865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


荣氏家族的保兴面粉厂                  鸦片战争后流入城市的破产农民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农业生产统计表(金额单位:亿元)

年份1952年1953年1954年1955年1956年
农业总产值461510535575610

材料四 下图是张德元、潘林《农民眼中的农村改革三十年——基于安徽省十六市农村千人问卷调查》的部分结果。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小农经济产生的条件。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西方工业文明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52~1956年新中国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并概括与此发展状况相关的农村政策。
(4)从材料四看,安徽省农民对农村土地承包制的评价,有58%的人认为:总体来看是好的,但也存在很多问题。结合你的理解,针对这一结果分别说明理由。
9 . 1982年12月《人民日报》报道,浙江义乌某供销社在改革后,改变了过去“上面来货多少,下面供应多少”的状况,主动深入农户了解他们对生产资料的需求情况,采购农民所需物资;许多职工还积极寻找经营门路,开拓新的市场。出现这一现象是由于
A.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得以理顺B.经济责任制逐步实行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D.现代企业制度的确立
2021-06-13更新 | 11570次组卷 | 96卷引用:2022年海南高考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世界史
10 . 西奥多·舒尔茨认为:“小农的经济行为,绝非西方社会一般人心目中那样懒惰、愚昧,或没有理性。事实上,他是一个在传统农业的范畴内,有进取精神并对资源能作最适度运用的人”。按照其观点,可能对下列哪一历史事件评价相对较高
A.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B.中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苏联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
2021-04-20更新 | 276次组卷 | 58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华中师大海南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