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4 道试题
1 . 表中国乡镇企业行业分布表(单位:万个)
年份农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商、饮、服务业
198229.2874.925.389.5817.01
198823.28773.5295.58372.55623.23

表中的数据变化说明,这一时期我国
A.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B.城乡一体化逐步实现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建立D.工业结构趋于合理
2018-06-09更新 | 7834次组卷 | 94卷引用:【全国百强校】西藏自治区拉萨中学2019届高三第二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2 . 1978~1991年间,中国电视媒体在经济管理模式和财务运作机制上,先后经历了从完全供给型阶段(国家财政提供全额资金补助),到供给创收型阶段(国家拨款为主、媒体创收为辅),再到创收供给型阶段(媒体创收为主、国家拨款辅助)的三次历史性跨越。这一过程表明
A.经济管理体制的逐渐变革
B.国家宏观调控的基本结束
C.现代企业制度的正式确立
D.城市经济改革的全面展开
3 .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17年10月18日在北京召开。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回顾历史,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实现复兴的凯歌。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抗日根据地,开展了民主政治建设……1940年毛泽东系统提出新民主主义理论后,他就把陕甘宁边区做为一个“试验区”,明确指出:“边区的方向,就是新民主主义的方向。现在全国要办新民主主义,有没有一个样子呢?我讲已经有了,陕甘宁边区就是模范。”时任边区政府主席的林伯渠也说:“陕甘宁边区是新民主主义的边区”。

——《中国人大》


材料二     从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第一天起,应该说就担负起100多年来受到严重阻碍的工业化重任。但是从1953年我国完成战后的经济恢复,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以后,资本(包括人力资本)和资源严重缺乏就开始困扰着中国共产党,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

——《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


材料三     经过对建国50多年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总结和对世界经济发展认识的深化,以2000年10月中共中央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为标志,中国共产党形成了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基本思路和方针政策,完成了关于工业化认识上的转变。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7年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指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双创”推向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对保障和扩大就业、优化经济结构、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提升国民经济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整理自《环球时报》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共在新民主主义民主政治探索过程中有哪些成功的实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共产党采取的“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是什么?简要分析产生这一战略的因素有哪些?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工业建设方面又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分析与20世纪50年代相比,90年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关于工业化道路的认识上有何变化?并分别概括这两个时期影响中国共产党关于工业化道路认识的主要国际因素
2018-04-09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自治区拉萨中学2018届高三第六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4 . 下图反映的是1978—1985年中国进出口贸易额变化图,贸易额不断增加的原因不包括
A.外交成就的突破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C.城乡经济体制改革D.经济特区的设立
2018-04-09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自治区拉萨中学2018届高三第六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5 . 1981年,时任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主任的杜润生说,“集体经济已难以维持,最大的弊端就是把人捆死;社会主义的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不是共同贫困。”他要求在部分贫困地区试点搞包产到户。这反映了
A.农村尚未开始包产到户的实践
B.中央内部未就农村改革统一思想
C.集体经济的失败已经成为社会共识
D.包产到户不符合社会主义的发展要求
6 . 下图是我国某地城乡居民年人均收入表,图中的城乡差距最小年的出现是因为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基本建立
B.从沿海到内地的对外开放格局的确立
C.农村改革已全面展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刚刚起步
D.否定两个凡是,展开真理标准大讨论

7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西方人眼里的“中国形象”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领有史实依据。)

8 . 经济的发展反映出时代的变迁。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之后,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占据主导地位。该理论认为:市场经济中有一只“看不见的手”,能自动平衡商品的总供给和总需求。因此,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生产效益如何分配,都无需政府干预,政府唯一的作用就是当好“守夜人”,这种理论的信条是:“管得最好的政府就是管得最好的政府。”

——英国著名经济学家亚当·斯密

(1)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初期,各国在经济中主要奉行什么政策?原因是什么?

(2)依据图说明英国海外贸易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

(3)邓小平在1992年南巡讲话中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结合材料和所学,说明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原因。

2017-12-23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林芝二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9 . 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农民获得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其生产积极性得到极大的提高。农村这一历史性的变化,是因为国家
A.大力推行人民公社化运动B.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0 .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从现在起,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移到了城市。……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辛。

                                                       ——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1949年3月)


材料二   1952—1965年国民生产总值指数图(1952年=100)

材料三邓小平在向外宾介绍中国改革开放的由来时说:“我们现在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在总结了成功时期的经验、失败时期的经验和遭受挫折时期的经验后制定的。”

——郭德宏等《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1)指出材料一“城市到乡村”、“城市领导乡村”的时代背景和基本含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并分别分析其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说明改革开放与邓小平所阐述的历史经验之间有什么关系。
2017-11-09更新 | 42次组卷 | 3卷引用:西藏林芝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三(上)月考历史试卷(9月份)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