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948 道试题
1 . 下表所示为新中国部分经济统计数据。表中数据的变化主要得益于(     
统计时间粮食年均增长率
1957~1978年2.1%
1979~1984年4.9%
A.土地改革的完成B.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D.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推动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1978年我国国家财政收入的75.4%来自于工业,这一比重在1983年增至86%,之后逐渐下降,直至90年代有所回升并基本平稳。这反映了我国(     
A.受国际经济影响较大B.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C.重视发展外向型经济D.现代工业发展滞后
3 . 经济体制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社会主义___________的局部调整/社会主义制度的_______
特点:试点到推广,先农村后城市,循序渐进,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
(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改革原因:_____________挫伤农民积极性,阻碍农村______发展
(2)内容:①实行___________________制,包产到户,_________经营;②调整_______结构,大力发展______企业(3)意义:①调动农民生产_______,促进农村生产力发展和农民________提高
②产业结构调整利于农业________
(4)拓展:80年代初,撤销人民公社体制,建立乡、镇政府;撤销生产大队,建立村委会。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有何关联? 改革_________体制,_______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阻力;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改革原因:_________经济体制束缚城市___________发展:①个体工商业发展受限、影响市民生活
②国企政企不分,缺乏_________
2)内容:①发展________工商业,打破单一___________
②国企: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_________,中心环节是增强_________;1992年中共________
确立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_________,实行________;
3)意义:积极:①促进城市小工____的发展,改善市民生活:②增强_____竞争力,推动国民经济发展;
问题:下岗职工增加,部分职工生活困难
2022-12-28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九、十单元中国现代史——新中国史-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同步必背知识清单(中外历史纲要上)
4 . 下表《人民日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报道年份统计,该表反映出当时(     
年份1982198319841985198619871988
报道数量2474528443825
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引起反响B.包干到户的方式得到了认可
C.民众对市场经济存在着质疑D.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已凸显
2022-12-27更新 | 160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5 . 为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我国进行了改革开放,步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在此期间迈出对内经济体制改革政策的第一大步是(     
A.召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C.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在沿海设立经济特区
2022-12-24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第27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帮课堂】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同步精品讲义(中外历史纲要上)
6 . 下图为我国画家詹建俊于1984年创作的油画作品《潮》。该画以仰视的视角刻画了一位顶天立地的青年农民:他手扶铁锹,昂首挺立,目光坚定而自信,神情豪迈。其背景是绿潮涌动、充满着希望的田野,被春风掀起的上衣弧线与身后绿潮的旋涡形成呼应。该画(     
A.反映了改革开放的时代新风B.倡导农村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宣传了市场经济取得的成就D.呼应了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土地政策的变革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建党之后,开展了带领人民反抗剥削压迫的革命运动,此时为激发农民阶级参与革命的主动性,我党转变了土地政策,将原本的“减租减息、限租限田”政策转变为消灭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受为农民土地所有制。20世纪30年代,国内开始了抗日战争,在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刻,要求建立起最广泛的抗日统一战线,喊出“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口号。为动员社会中的一切积极分子参加抗日,中国共产党将土地政调整成“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抗战胜利后,国共之间的矛盾越发尖锐。为巩固群众基础,得到更多农民群众的支持,中国共产党颁布了《土地法大钢》,提出废止地主土地所有制。

——摘编自王玉《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演变研究》

材料二   第八条国家依照法律保护农民的土地所有权和其他生产资料所有权。国家指导和帮助个体农民增加生产,并且鼓励他们根据自愿的原则组织生产合作、供销合作和信用合作。国家对富农经济采取限制和步消灭的政策。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材料三   党的农地政策变革效应趋势


——刘聪、张露露《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农村土地政策:演变历程、变革效应与后续展望》


(1)分析说明材料一中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的变化及其原因。
(2)材料二中1954年宪法对土地所有权的规定与当时农业改造的方向是否互相矛盾,请说明理由。
(3)指出材料三中阶段划分采用时间尺度的合理性,任选其中一个阶段谈谈你对这一阶段党的农地政策变革引起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效应趋势的理解。
2022-12-22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1-22高三·全国·课时练习
8 . 农业为人类提供了比较稳定的食物来源,也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国秦汉魏西晋时期,是我国北方旱作农业形成发展时期。秦汉时期引进作物主要是果树、蔬菜类,西汉时期的《氾胜之书》中提到的主要作物有禾、黍、麦、稻、稗等13种,可以基本反映出当时作物种类概貌。春秋战国时代,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大田作物,和夏、商、西周时代一样,粮食作物占绝对支配地位。但粮食作物的种类,虽然基本如故,但其构成及位序则发生了颇大的变化。至春秋末年和战国时代,菽(大豆)已经和粟并列为主要粮食作物。

——据梁家勉主编《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史稿》等整理

材料二   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海宁州志》记载:洋柿,实小面红,列在草花属中。《烟屿楼笔记》说“西夷”食之,“华人但以供玩好,不食之也”“至清末叶欧风东渐,国人亦嗜食之”。民国二十四年,《广东通志稿》记载:番茄传入“不过数十年,今则已成为普遍之种植矣”“外国人多腌而生食,广东人皆与肉类煮熟作菜”。民国二十五年《石屏县志》记载:“状元红即番茄,五十年前屏人云有毒,不可食,近年则成为食品佳者。”据民国时期《燕京农讯》记载:“本场所植者每亩约产八千斤……本场所产者平均每斤当洋一分,故八千斤可得八十元。通常三四口之人家有西红柿二株足以供给应用。”

——摘编自刘玉霞《番茄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影响研究》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及时推进农村改革,解决农村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不适应的深层次问题,建立健全农民减负增收的长效机制。农业科技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要大力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强化农业科技体制机制创新,逐渐建立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农业生产经营科技创新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社编《中国国情读本2020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述我国北方旱作农业形成期作物栽培发展的特点,从粮食作物的角度,指出中国北方所属的农业区。
(2)根据材料二,指出番茄在中国传播的变化,并结合所学,概述影响番茄在中国传播的因素。
(3)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请选择阐释:①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解决农村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不适应的深层次问题”的相关改革措施。从我国人工智能技术与生物技术运用的角度,举例说明“农业科技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②指出当代中国在粮食安全问题上的方针,概述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粮食安全得到保障的原因。
2022-12-21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历史预测卷(三)(12页)
21-22高三·全国·课时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202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文件发布。文件指出,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突出年度性任务、针对性举措、实效性导向,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回顾历史,中国共产党在建设中重视乡村振兴。下表相关叙述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事件”与“效果或影响”符合史实的是(     
事件效果或影响
A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指出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到城市
B“米棉之战”人民政府完全辈握了市场主动权
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到1965年国民经济稳步增长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推广到1983年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近8%

A.AB.BC.CD.D
2022-12-21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历史预测卷(五)(14页)
21-22高三·全国·课时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10 . 如图为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的GDP增长速度统计图。其中,增速峰值的出现(     
A.得益于邓小平南方谈话后思想进一步解放
B.得益于上海浦东地区的开发开放
C.得益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提出和实践
D.践行了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城市改革的精神
2022-12-20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历史预测卷(四)(11页)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