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及乡镇企业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7 道试题
1 . 在改革开放初期,有些四川农民外出打工时,把《半月谈》挂在扁担上,走到哪里就挑到哪里,用刊物上登载的中央文件精神为自己壮胆,也用以回答某些诘难。据此可知,当时
A.改革缺乏创新精神B.思想解放任重道远
C.舆论环境相对宽容D.政策传导渠道畅通
2 . 下图为1984年《人民日报》上刊登的漫画。该作品
A.融入了中国传统文人画作的基本创作风格B.描绘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的丰硕成果
C.宣扬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D.体现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动农村富裕
3 . 毋庸置疑,我国经济改革成就巨大,家庭联产承包带来的是农村生产力的巨大释放然而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却暴露出愈来愈多的问题,如农村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一些基层干部干预农民经营自主权的问题,农民进城打工造成土地抛荒等。这说明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
B.农村的生产关系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调整和改革
C.农村的基层干部应充分尊重农民的经营自主权
D.国家应采取行政手段严禁农村的土地抛荒
4 . 改革开放之初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所有权归集体,承包经营权归农户,称为“两权分离”。2016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顺应农民保留土地承包权、流转土地经营权的意愿,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再分为承包权和经营权,形成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的格局,这一变化(  )
A.促进了农村生产关系出现根本性变革B.展现了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持久活力
C.标志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退出历史D.从法律上肯定了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
2020-04-25更新 | 289次组卷 | 24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原阳县第三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20世纪80年代初,火车、轮船和长途汽车上到处是拎着装有建筑材料、纺织品和食品等商品样本的大包小包的乡镇企业推销员,形成了“推销员满地跑”的景象。这一景象
A.表明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B.反映出商品市场的活跃
C.直接推动了国有企业改革D.体现了私营企业的活力
6 . 有学者指出:“21世纪土地细碎化对农民收入的负面作用大于正面作用,如果为了达到粮食生产的规模经济,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等目的而强调整合土地,降低细碎化水平,结果也是符合了农民意愿,增加了农民利益。”据此可知,该学者认为
A.家庭经营模式的存在有不合理性B.农业发展的出路在于规模经营
C.土地私有化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D.推行土地整合违背了经济规律
7 . 1977年11月,安徽省委召开全省农村工作会议并制定了“省委六条”,主要内容包括“搞好人民公社的经营管理工作,积极地有计划地发展社会主义大农业”“生产队实行责任制,只需个别人完成的农活可以责任到人”等,这一规定
A.反映出我党工作中心的转移
B.巩固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突破了农村“左”的政策束缚
D.维护人民公社经营自主权
2019-10-07更新 | 612次组卷 | 33卷引用:河南省信阳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这是党在农业问题上的一个重要决策。从1949年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农村经济形式的变化总趋势是
A.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封建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合作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封建剥削制度→个体小农经济→社会主义合作社→土地包给个人自负盈亏
D.互助组→个体小农经济→社会主义合作生产→人民公社化
9 . 1980年,某村实行生产责任制,一位老农高兴地说:“土地又归俺所有了,我愿种啥就种啥……”对此评价不正确的是
A.正确反映了农村土地所有权的变革状况
B.这种责任制不符合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要求
C.土地改革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D.自主经营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
10 . “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1981年凤阳全县粮食产量比1978年增长49%。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实行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