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及乡镇企业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2 道试题
1 . 2015年7月15日,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万里同志因病逝世于北京。凤阳小岗村村民送来挽联“想吃米,找万里;小岗人,怀念您”“万书记,你让父辈吃饱了饭”。小岗人这么深情悼念他,是因为他曾以非凡的胆识支持的农村改革
A.实现了土地集体所有向私有的转变B.让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
C.完全冲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D.使农民获得了生产与分配的自主权
2020-08-20更新 | 179次组卷 | 21卷引用:辽宁省瓦房店市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德国学者韩博天说:“中国政府经常运用一种‘试点’的方法,即允许地方政府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摸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成功的地方经验会被吸收到中央的政策中,继而在全国推广。”这种方法的运用体现在
①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施     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③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
2020-08-07更新 | 70次组卷 | 25卷引用:辽宁省海城市同泽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4 . 1978年,安徽小岗村18户农民率先包干到户。此后,四川、贵州、甘肃等地的包产到户也在摸索中发展。1980年9月,中共中央发出通知指出,一些地区的群众要求包产到户,“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并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这反映了党和国家
A.决定实行农村多元化经济所有制B.尝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顺应并肯定了群众的要求与探索D.引导全国各地农民走向共同富裕
2020-07-11更新 | 5564次组卷 | 82卷引用: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1979年3月15日,《人民日报》刊发了一封读者来信,题为《“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应当稳定》。《人民日报》为这封来信所加的“编者按”明确指出,当时已经出现“‘三级所有’,‘包田到组’的地方”,应当“坚决纠正”。这反映出
A.十一届三中全会制订的改革开放方针要立即停止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尝试依然遭到“左”倾质疑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变了公有所有制应该予以纠正
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由点到面全面铺开
6 . 1981年杜润生到河北一个先进大队调查,问当地实行包干到户的原因。农民说:原来是把大家都拴在一个槽上,挤在一块儿吃那点草料,管吃不管饱,自己找点东西吃都不让,只能一起饿肚子。这说明(     )
A.经济体制改革能够释放潜在的生产力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符合现代农业发展
C.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即将全面展开D.改革开放政策有利于中国综合国力提升
2020-05-14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阜新市第二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5月线上考试历史试题
7 . 作家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描述到:“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这些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想不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田福堂感到痛苦的“散伙”实质上是
A.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变革B.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的创建
C.对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否定D.生产责任制经营方式的调整
2020-03-27更新 | 207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朝阳市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蒙古族第四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线上考试历史试题
8 . 1980年春节前夕,商业部专门下发通知,要求各大城市敞开供应猪肉,最好是“就地收购、就地屠宰、就地销售”。国务院又下达文件,允许“鸡蛋可以季节性差价”。这表明当时
A.改变了单一的公有制形式B.发挥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D.农民生产自主权的不断扩大
9 . “最初,我们的许多干部都想不通。我们为什么要放弃集体生产共同富裕的原则而去走发家致富的道路?这不是我们曾经反对的资本主义道路吗?然而,群众却非常热心。”文中“干部想不通”的历史事件是
A.三大改造B.“大跃进”
C.人民公社化运动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0 . 1958年到1978年,小岗村减少了半数人口、半数耕地以及三分之二的牲口,每一个人每年产出的粮食则由五百公斤减至五十公斤……每临秋冬时节,小村家家闭门堵户,老幼相携,在他乡乞讨。此种现象出现说明(  )
A.农村经济体制亟待改革B.联产承包未能解放生产力
C.自然灾害危及农民生存D.计划经济挫伤革命积极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