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及乡镇企业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5 道试题
1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是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重大变革B.适应了中国农村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C.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最高形式D.有利于农业现代化的实现
2 . 下面是湖北天门县一农民家贴的两幅春联:1974年:过年只有两斤米,压岁并无一分钱。横批:我也过年。1980年:过年储米十余担,压岁存款上千元。横批:欢度春节。出现这种显著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农民重新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B.“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提出
C.人民公社制的推行
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3 . 有学者指出:事实上农民远非如许多人想象的那样是一个制度的被动接受者,他们有着自己的期望、思想和要求。他们一直有着“反道而行”的“对应”行为,从而以不易察觉的方式改变、修正,或是消解着上级的政策与制度。下列史实中,最能佐证材料观点的是
A.发动农业合作化运动B.“ 大跃进” 运动的掀起
C.确立了人民公社体制D.农业生产责任制萌发
2019-01-30更新 | 2681次组卷 | 56卷引用:2015-2016学年辽宁葫芦岛一中等五校高二6月联考历史卷
4 . 《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中指出:“它将家庭经营引入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家庭经营只是其中一个层次,统和分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不断完善的关系。它继承了合作化的结果,汲取了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又符合社会主义的原则。”这里“汲取了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又符合社会主义的原则”分别指(  )
A.精耕细作、平均主义B.个体经营、集体经济
C.协作经营、按劳分配D.小农经济、共同劳动
2018-07-06更新 | 241次组卷 | 34卷引用:辽宁省大石桥市第二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题
5 . 王圣志在《小岗村的四次红手印》中写道:“30年前的分田单干,只能保证肚子问题,不能保证致富。只有全村一盘棋,搞现代农业,小岗才能大发展。……2006125日,小岗村党支部书记沈浩提出把土地集中起来,以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发展合作社为龙头,整合资源搞适度规模经营,村民以土地持股的形式加入合作社。”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规模经营土地成为发展方向B.农村又回复到人民公社时代
C.农村已经转向了土地私有制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废除
2018-03-01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题
6 . 下图是我国某地城乡居民年人均收入表,图中的城乡差距最小年的出现是因为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基本建立
B.从沿海到内地的对外开放格局的确立
C.农村改革已全面展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刚刚起步
D.否定两个凡是,展开真理标准大讨论
7 . 20世纪80年代,农村职业教育逐渐恢复并迅速发展,并提出“多层次、多形式、多功能的农村、林区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发展目标。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
A.使乡镇企业获得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
B.是“科教兴国”战略实施的体现
C.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了高级专门人才
D.有利于农业的集约经营
2017-12-01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竞赛(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三年跨了三大步,如今飞出金凤凰。”1979年凤阳全县粮食产量比1978年增长49%,卖给国家粮食4450万千克。凤阳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包产到户推动
B.农业合作社建立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土地改革的进行
2017-09-04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海湾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开学考试历史试卷
9 . 1978年12月的一个夜晚安徽凤阳小岗生产队的村干部和十几户农民,按手印立下大包干秘密协议,把生产队土地划分到户,包干经营。1982年《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第一次明确肯定了包产到户的社会主义性质,理论上确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材料说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A.是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B.彻底改变了计划经济体制
C.广大农民由不理解到积极拥护D.在全国农村同步开始
10 . 新中国建设道路,从“一五”到“十一五”的部分主题词摘要:“一五”(1953—1957):工业增速,超额完成;“二五”(1958—1962):大跃进,大倒退;“八五”(1991—1995):      ;“十一五”(2006—2010):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其中空格处的主题词应该是(    
A.改革开放,走向兴起B.解决温饱,成效显著
C.小平南巡,改革深化D.指令登场,市场控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