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及乡镇企业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2 道试题
1 . 1978年9月,安徽省肥西县山南区委在黄花大队进行包产到户的试点,9月16日开大队全体干部会,17日开全体社员大会,并连夜“分田到户”,9月18日全部劳动力下地干活。这反映了
A.生产关系变革在基层不断推进B.农村生产关系改革的尝试顺应民心
C.经济体制改革的组织实施得力D.联产承包责任制得到了迅速地推广
2 . 1982年《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指出:集体所有的耕地、林地、草地、滩涂以及荒山等的使用,必须服从集体的统一规划,任何单位和个人一律不准私自占有;集体划分给社员长期使用的自留地、自留山以及宅基地,所有权仍属集体。上述材料表明
A.党中央和政府高度关注农业的发展B.土地集体所有是农村改革的基础
C.集体划给社员的土地不得随意开发D.农民按照集体统一规划进行生产
2022-01-01更新 | 232次组卷 | 5卷引用:专题04 2022年“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2022年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练(全国通用)
3 . 1980年12月,陈云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讲话指出∶"我们是十亿人口、八亿农民的国家,我们是在这样一个国家进行建设,""香港、新加坡、南朝鲜等地区没有八亿农民这个大问题 ""欧美日本各国也没有八亿农民这个大问题。"上述讲话强调
A.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经济改革要从中国实际出发
C.要加快农村经济体制改革D.对外开放要注重引进和吸收
4 . 某记者在回忆录中写道:“现在农村的确‘活’了,农业生产不断发展,各种副业欣欣向荣。看来,包产到户、包产到劳等责任制,确已行之有效,是搞活经济的不二法门,城市里的企业管理,也在开始推行这种精神了。”这表明当时
A.城乡改革互相促进B.全面整顿初见成效
C.逐步开展经济体制改革D.倡导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2021-12-27更新 | 4922次组卷 | 43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华南师大附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下表是1949-1985年中国农民进城情况阶段性特点。这一特点的变化反映了
时期特点
1949-1957年相对自由到规范和限制
1958-1976年“大出大进”;逐渐严禁
1977-1985年日趋活跃;渠道日益多样化

A.农民生活水平发生巨变B.经济体制发生变动
C.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D.基层治理走向宽松
2021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6 . 下表是“中国1957年和1978年的三农数据比对表”。据此可知,这20年间我国
年份农业劳动者
总数(人)
农村人口
占全国比重
农业总产值
指数
农业机械
总动力指数
农作物播种
面积指数
1957年19310万84.6%100100100
1978年29426万82.1%184958095.45
A.农业现代化进程基本停滞B.城镇化推动了农村发展
C.农村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D.农业剩余人口问题严重
2021-12-20更新 | 105次组卷 | 5卷引用:专题04 2022年“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2022年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练(全国通用)
7 . 20世纪80年代编辑、出版的农业史料文献《关于农村工作问题座谈会纪要》中记录过:“1979年春,少数地方的农村社员开始自发隐蔽地实行包产到户。1979年3月国家农业委员会邀请七个省的农村工作部门和三个县的负责人座谈,议题中争议最大的是包产到户,争论的结果是规定除深山、偏僻的孤门独户外不许包产到户。”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文革左倾错误思想还左右着国家的决策
B.说明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应成为当务之急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尚未得到中央肯定
D.表明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条件不成熟
2021-11-14更新 | 329次组卷 | 6卷引用:河南省名校联盟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考试历史试题
8 . 下图是一张“集资券”。作为史料,可直接论证
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创新B.城市国有企业改革的具体措施
C.对外开放中积极学习外来经验D.十五大经济方针得以贯彻落实
2021-11-10更新 | 211次组卷 | 5卷引用: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名校地市好题必刷】全真模拟卷(江苏专用)-第一辑-卷1
9 . 社会流动指的是一个社会成员或社会群体从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转到另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从一种社会地位向另一种社会地位,从一种职业向另一种职业的转变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唐代,人们兼重门第、科第,……至宋以后,无论是魏晋以来的旧门阀,还是隋唐以来形成的新门阀俱已衰落凋零,来自社会下层的寒素之族则成为社会结构的主体。此时社会的流动性更大,门第观念消失,现实中的官品成为人们崇拜的对象。

——陈秀宏《科举制度与唐宋士阶层》

……贱农而贵末,则农人释其耒耜而游于四方,择其所乐而居之。

——苏轼《策别安万民》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农业劳动者数量在大量减少,农民大量向其他阶层流动和转移,也意味着有更多的人开始向上流动,这为社会中间阶层的发展和壮大提供了重要条件,社会中间层是指几个具有相近或相似特征特别是收入处于中等或接近中等以上水平的阶层的合称,一部分是中小私营企业主、富裕个体工商户;另一部分主要包括专业技术人员、经理人员、行政与管理人员等,他们不但在收入上处于中等及中等以上水平,而且接受过良好教育拥有较好社会声望。

——《中国社会阶级阶层结构变迁60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宋朝社会流动的表现和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阶层流动的特点,通过上述两则材料谈谈你对社会阶层间流动的认识。
10 . 1956年4月《人民日报》发表了《生产组和社员都应该包工包产》。6月浙江省永嘉县在燎原社试验包产到户,成功后,县委决定在全县推广。这
A.推动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B.解决了农产品分配领域的平均主义问题
C.是农村经济改革理论与实践统一的体现D.为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奠定历史基础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