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动荡中变化的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5 道试题
1 . 1907年《大公报》载,天津厂隆泰中西饭庄发布广告称,本号“新添英法大菜,特由上海聘来广东头等精艺番厨,菜式与众不同”。下列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近代中式餐饮业开始萧条
B.西餐受到餐饮经营者的重视
C.近代中国广告业开始起步
D.西餐受到中国人的普遍欢迎
2018-04-25更新 | 61次组卷 | 3卷引用:2018年4月30日 近现代中国物质生活和习俗的变迁——《每日一题》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人教必修2
2 . 上海人对西式服装经历了从“看不惯”到“习以为常”再到“参与”的过程。起初只有个别留过洋的人穿西装,慢慢地西装衬衫、长衫马褂一起晃动在上海滩。20世纪30年代,西式服装已占据上海服装界主流。这一变化说明近代上海
A.是接受西式服装最早的地区
B.民众接受新生事物较快
C.社会受西方的影响不断加深
D.西装比传统服装更优越
2018-04-25更新 | 135次组卷 | 2卷引用:2018年5月6日 每周一测——《每日一题》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人教必修2
3 . 客家民居是中国四大民居建筑之一,是研究民族、民俗、社会人文历史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化石”。以下是建于明清至民国时期的几种客家民居,从中可得出的历史信息是

①聚族而居
②小农经济的基地
③有一定的防御功能
④近代受到西风东渐的影响
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4 . 《左传》云,“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服饰文化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唐朝唐代女子服饰雍容华贵、百媚竞呈,女子着男装、胡服蔚然成风。
《野客丛书》记载“唐高祖武德初,用隋制,天子常服黄袍,遂禁士庶不得服,而服黄有禁自此始。”
元朝黄道婆发明脚踏三锭纺车,能同时纺出三根纱
清朝清初规定,高档皮毛、绸缎只能亲贵和官员服用,士庶百姓只许服用绸、绢、纺、丝、纱等。1870年左右,通商口岸城市的人们穿着机织布服饰的现象日益普遍。
民国期间洋装在中国流行促成中国服饰的改良,中山装和旗袍出现。
20世纪50年代旗袍在大陆渐被冷落,在新中国的女干部们中流行中山装和从苏联传入的列宁装,穿工装裤成为一种时尚,从苏联流传到中国的连衣裙“布拉吉”深得中国女性青睐。
20世纪80年代以后皮尔卡丹、耐克、adidas等世界服装品牌进驻中国。1983年12月,国务院决定取消布票,纺织品实行敞开供应。纺织工业蓬勃发展,成为世界纺织品制造大国,锦纶、氨纶、纳米等面料的产品不断投向市场,引领服装行业新潮流。

——据《中国服饰史》等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18-04-16更新 | 116次组卷 | 3卷引用:2018年5月6日 每周一测——《每日一题》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人教必修2
5 . 下图为1933年中央苏区《红色中华》刊登的宣传画。它表明,中央苏区

A.把发展生产摆在首要位置
B.妇女社会作用和地位提高
C.妇女是前线和后方的主力
D.移风易俗,倡导男女平等
2018-04-14更新 | 73次组卷 | 3卷引用:2018年5月6日 每周一测——《每日一题》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人教必修2
6 . 中国是“礼仪之邦”。到了清代,传统礼仪对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大到国家军政,小到衣食住行、举手投足,无不做出详尽的规定,但晚清时期中国礼仪发生巨变(如图)决定这一巨变的主要因素是
A.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渗入
B.近代民主革命的推动
C.近代城市经济生活日渐开放
D.闭关锁国政策被打破
2018-04-12更新 | 52次组卷 | 2卷引用:2018年5月6日 每周一测——《每日一题》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人教必修2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下图所示为中国近代一则自行车广告,中有“同昌飞马牌女车,注册商标,谨防假冒。乘脚踏车有益体育,女体育家宜提倡之。电报(有线号码、无线号码)……电话(号码)……”等字样。该广告反映出
A.自行车已成国人的主要代步工具B.自行车成为女性锻炼身体的首选
C.自行车改变着人们的观念和生活D.19世纪末广告宣传方式日趋多样
2018-03-23更新 | 309次组卷 | 8卷引用:2018年5月1日 近现代中国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每日一题》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人教必修2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传统中国乡村民众一直使用阴历的历法纪时体系,到清末及民国,阳历纪时体系、钟点时间等开始初步进入民众生活之中,农事节律的时间轴心作用逐渐减弱,乡村民众时间表现出“多元化”趋势。这一趋势深刻反映了
A.新式交通引发民众时间观念转变B.辛亥革命促使民众生活习惯转变
C.经济结构变动诱发民众生活嬗变D.西方科技文化导致民众观念西化
2018-02-04更新 | 486次组卷 | 20卷引用:江苏省启东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错题检测四历史(文)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926年《北洋画报》曾刊登出《中国人之福耶祸耶?》漫画。漫画中最大的特征为“女爱日本玩具”“子去美国学习”“母用法国饰品”“父吃美国烟酒”。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当时中国普通民众生活水平大为提高
B.漫画主要讽刺的是当时的媚外现象
C.当时中国成为西方的头号海外市场
D.西化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912年,上海某时尚杂志登载文章:“近日沪上服饰之异,有目不忍见,口不忍言者。衫则仿西制而无领,袖则短,只笼其臂半。裤则紧贴其股与腿。皆以亮纱及轻纨制之,肤雪玉肌,显豁呈露。裙之料,则以最薄之纱,虽着如未着。大家妇女,习而行之,了不知耻。”下列有关结论正确的是
A.上海服饰引领全国潮流
B.上海服装质地优良
C.当时女性盲目崇洋
D.作者态度相对保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