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斯大林模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38 道试题
1 . 苏联1940年国家工业化实现后,城市人口占33%。而英国工业革命完成时,城市人口占62.8%。苏联城市人口比例远少于英国。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苏联的人口密度低于英国B.苏联的工业化程度较低
C.苏联粗放发展模式的制约D.两国资本积累方式不同
2022-01-12更新 | 17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名校联盟2022届高三1月联考历史试题
2 . 社会主义建设及发展。阅读材料:
经济政策或发展模式推行时段主要内容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农业:余粮收集制;
工业:企业全部收归国有,实行高度集中的管理;
产品分配:取消自由贸易,实行实物配给制;不劳动者不得食。
新经济政策19211928农业:固定的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
工业:推行国家资本主义;
商业:允许自由贸易;
分配:按劳分配。
斯大林模式1928—苏联解体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全盘集体化。排斥市场调节,通过指令性计划对经济进行直接管理。

“不能直接凭热情,而要借助于伟大革命所产生的热情,靠个人利益,靠同个人利益的结合,靠经济核算,在这个小农国家里先建立起牢固的桥梁,通过国家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否则你们就不能到达共产主义,否则你们就不能把千百万人引导到共产主义。”

——摘编自1921年列宁《十月革命四周年》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正反两方面论证列宁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符合逻辑)
3 . 用斯大林的话来说,这是农民为工业化交纳的“贡税”。据估计,国家通过种种办法从在民手中拿走的粮食,约占其总收获量的40%,而粮食收购的价格又远远低于成本。这表明当时苏联实行的农业政策是
A.减少指令性计划指标B.扩大国营农场的自主权
C.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D.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2022-01-04更新 | 167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2020年1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4 . 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粮食大量出口,甚至在大饥荒的1933年,粮食出口量不降反升,而政府却大幅提高日常消费品的价格。报告显示,当时的1美元可以在波兰购买1.3千克~1.8千克黄油,可以在法国购买600克~750克黄油,而在苏联只能购买250克~400克黄油。这反映出当时苏联
A.“斯大林模式”已经确立B.遭受西方经济危机的冲击
C.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革D.政府设法解决工业化资金
5 . 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带来哪些影响?
2021-12-10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中外历史纲要(下)问题导学-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6 . 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特点是什么?
2021-12-10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中外历史纲要(下)问题导学-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7 . 这是流行于前苏联的一则笑话:某主妇到食品店买肉,“有肉卖吗?”“没有。”“那牛奶呢?”“我们只管卖肉,过街那家牛奶店也没有牛奶卖。”这则笑话
A.表明了苏联人特别喜欢吃肉、喝牛奶B.说明了社会主义不能迅速发展生产力
C.讽刺了苏联的日用物资短缺问题D.赞扬了苏联人特别有幽默感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苏联的粮食产量长期达不到革命前最高水平……他们片面地注重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毛泽东《论十大关系》,《毛泽东文集》第七卷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社会主义实践,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遭受挫折的教训。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思考:列宁和斯大林领导时期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有哪些历史经验和教训?从中能获得哪些启示?
2021-10-28更新 | 178次组卷 | 3卷引用:中外历史纲要下【学思之窗·思考点·问题探究】专辑-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9 . 斯大林时期经济体制的特点是
①生产资料公有制   ②自上而下的指令性计划体制
③扩大企业自主权   ④以租让制方式引入外国资本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0 . 斯大林把农业看成是国家工业化的手段和工具,农民则把集体农庄制称为“第二次农奴制”。他们的这种认识反映了
A.国家限制农民人身自由B.农民利益受到了损害
C.集体农庄生产水平不高D.封建农奴制依然存在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