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背景和内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8 道试题
1 . 列宁制定了一切图书馆都要向所有公民开放的基本原则,亲自拟定了图书馆需要回答的项目,其中之一就是“吸引新的读者阶层吗?如妇女、儿童、非俄罗斯人等等?”这说明苏联的
A.国内主要矛盾发生变化B.文化传承成为社会共识
C.公共服务体现国家性质D.制度变革影响社会需求
2 . 据统计,1917-1918年度苏联政府征收粮食7340万普特,1918-1919年度征收10790万普特。1919-1920年度征收21250万普特。这些粮食的征收表明
A.余粮收集制是战时环境下可行的制度
B.新政权的建立促进了经济发展
C.苏联政府牺牲农民利益换取工业发展
D.苏俄政府暂停解决了经济困难
2022-04-29更新 | 457次组卷 | 10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3 . 1918年春,德军占领乌克兰、白俄罗斯和波罗的海沿岸地区。英、法、日、美等国出兵占领了摩尔曼斯克、符拉迪沃斯托克、高加索和里海以东地区。与此同时,顿河流域和北高加索地区出现叛乱。为此,苏俄政府
A.主张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B.起草并公布了《和平法令》
C.实施配给制和贸易垄断制D.在各地建立了苏维埃政权
2022-02-10更新 | 14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第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在列宁看来,饥荒并不由于俄国没有粮食,而是富农拒不把粮食卖给国家,他们用自由贸易的口号和物价的暴涨榨取工人的血汗,把苏维埃政权葬送在经济毁灭的深渊。在外国帝国主义的支持下,若干省份里的富农同其他反革命分子在粮食战线上向工人国家发动进攻。为此,苏维埃政权
A.颁布《土地法令》B.实施余粮收集制
C.采用新经济政策D.推行农业集体化
2022-01-24更新 | 419次组卷 | 7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5 . 1928年7月,斯大林指出“战时共产主义是战争环境和武装干涉迫使无产阶级专政采取的一种政策,其目的是组织产品分配以保证对前线革命军队和后方工人的供应。显然,假如没有战争环境和武装干涉,也就不会有战时共产主义。”斯大林这一观点
A.深刻剖析了政策调整因素B.适应了国家工业化需要
C.认识到俄国革命的特殊性D.过分夸大了战争的影响
6 . 列宁在《无产阶级专政时代的经济和政治》中说:“农民经济仍然是小商品生产。这是一个非常广阔和极其深厚的资本主义基础。在这个基础上,资本主义得以保留和复活起来,当然这是在同共产主义进行极其残酷的斗争中保留和复活起来的。”基于这种认识,苏俄对农民实行了
A.余粮收集制B.固定的粮食税C.租让制和租借制D.农业全盘集体化
7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原先的计划是向农民提供工业制成品作为补偿,但是事实证明这是不可能的。所以,政府很多时候不得不强行征用供养士兵和城市居民所必需的剩余农产品。这反映了当时苏俄
A.政治和经济形势的严峻B.农民对政府的政策不满
C.经济措施与现实的脱节D.工业化建设的求快求急
2021-12-23更新 | 228次组卷 | 5卷引用:山东省聊城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12月阶段考历史试题
8 . 下表为 1920 年苏俄彼得格勒市政府对消费者的分类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B.苏俄政权力图充分利用有限物资
C.商品货币关系得到了正确运用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被全面取消
9 . 苏联(俄)七十余年的历史进程中,粮食政策经历了几次大规模的调整(如图所示)这些政策
A.大大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B.是苏联(俄)发展历程的历史见证
C.以牺牲农民切身利益为代价D.是计划经济体制推行的具体表现
10 . 下图是1920年5月15日列宁向士兵和群众发表演讲的历史照片,列宁演讲的内容可能包括
A.反击波兰武装干涉者B."一切政权归苏维埃"
C."临时政府已被推翻"D.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2021-06-01更新 | 208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2021届高三5月仿真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