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1 道试题
1 . “一带一路”是在汲取古代丝绸之路合理因素基础上的创新性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7 分)

材料一   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博望侯张骞使大夏来,言居大夏时见蜀布、邛竹杖,使问所从来,曰:“从东南身毒国, 可数千里,得蜀贾人市”。或闻邛西可二千里有身毒国。骞因盛言大夏在汉西南,慕中国,患匈奴隔其道,诚通蜀,身毒国道便近,有利无害。于是天子乃令王然于、柏始昌、吕越人等,使间出西夷西,指求身毒国。

——摘编自 司马迁《史记●西南夷列传》

材料二   历史上任何一种文学现象和传播实况的出现,都不是孤立的,必有其产生的社会原因和历史条件。清末民初《西洋记》的重刊,在海防危机中重构了民众的“郑和记忆”......在“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晚清,给内忧外患的国人注入了唤起强烈民族情绪的兴奋剂。...... 在晚清热闹的重构“郑和记忆”的过程中,梁启超发表于1903年《大陆报》和1905年《新民丛报》上的郑和传,都是以高屋建瓴的态度去重新认识郑和下西洋这一伟大壮举的意义。

——摘编 自邹振环《<西洋记>的刊刻与明清海防危机中的“郑和记忆”》

材料三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2013年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简称“一带一路”。这个构想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积极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命运和责任共同体。......“一带一路”战略就是要通过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的“五通”方式,将成吉思汗、郑和湮没于历史的足迹,重新凿成现代大道,为相关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一带一路”陆海兼顾发展是中国深度融入国际经济秩序,积极应对当前全球经济失衡问题、国际金融经贸问题等提出的解决方案。

——据温在春 《由陆权与海权发展思维谈“一带一路”大战略》整理


(1)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一中由蜀地出发到达“身毒国”的重要商路名称,并结合新航路开辟后物种交流的相关史实,说明该商路在中国对外交往中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概括清末民初重构“郑和记忆”的原因,并结合所学,说明“郑和下西洋是一项伟大壮举”。
(3)根据材料三,任选一个角度论述“一带一路”大战略实施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要求:角度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述成文)
2022-11-07更新 | 182次组卷 | 4卷引用:热点01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同享机遇 共谋发展(热点专练)-【热点聚焦】2023年高考历史热点命题预测
2 .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1999年发展中国家及新兴市场国家在世界GDP总额中占比为42.6%.发达国家占比为57.4%.而到2018年,发展中国家及新兴市场国家GDP占比为59.2%,发达国家占比则为40.8%,这一变化表明
A.全球经济发展全面提速B.第三世界国家之间联系加强
C.国际贸易环境明显改善D.世界经济格局呈现渐变态势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战后苏联的目标是具体的,即占领领土。美国所追求的目标则是抽象目标或环境目标,它关心的是世界政治大环境。战后英美法苏对于欧洲的分区管制形成的“四大警察”理念是一种追求“双赢”的理念。而根据囚徒困境模型分析,安全感是达到“双赢”结果的基本要求。而战后美苏之间安全感从未存在过;不光是因为两极格局、东欧真空,更根本的是因为战后形成的两极力量不均衡,又不足以使一方完全支配另一方,因此弱的一方必然奋起而追之,而这又会导致强的一方产生更强的戒心。苏联作为极权主义国家,对美国天生就有戒心,因为其要控制信息的输入来维持政权的稳定。”所以,罗斯福的大国合作之梦从来就没有实现过,美苏最终还是从合作走向了对抗。

——摘编自袁茵《论冷战的起源——虚假均势、集权主义政体与冷战的爆发》

材料二   冷战结束后,全球治理出现众多问题,如资本的配置正在向那些具有资本垄断权利的国家集中;国与国之间以及国家之间内部贫富失衡问题严重;一些国家主张的所谓民主已经失去了真正的民主意义,导致一些国家和地区动乱;全球面临的生态平衡挑战非常严重等。随着美国霸权在国际体系中不断衰退和新兴经济体的陆续崛起,全球治理由霸权时代的垂直结构逐渐趋于扁平,一元化治理由于国际权力的不断分散开始走向多元的全球治理模式。

——摘编自刘长喜、毛博《全球治理之殇与中国方案》


(1)依据材料一,概括二战后美苏从合作走向对抗的原因。结合所学说明冷战格局下中国外交新思维的表现。
(2)依据材料二,分析当前全球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所学指出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
2022-10-26更新 | 340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南省豫南九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4 .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国际分工出现了新变化,产业转移推动经济地理变迁。首先是消费类电子产业从美国向日本转移,然后由日本向韩国和东南亚国家与地区转移,形成了雁阵结构,其中日本是头雁,亚洲四小龙紧随其后。上述变化(     
A.推动了国际经济重心的转移B.说明发达国家丧失了经济优势
C.体现出世界经济新秩序形成D.显示出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发展
2023-08-04更新 | 159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名校联盟(含河源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联考历史试题
5 . 截至2021年底,中国倡议设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已有104个国家和地区参加,其中发展中国家超过半数,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占4席,G20国家中占16席,西方七国集团中占5席。这一现象反映了(     
A.和平与发展被所有国家认可,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B.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发展中国家占主导话语权
C.坚持合作共赢,是促进全球共同发展的重要保障
D.国际秩序和体系未能朝着更公平合理的方向发展
6 . 据统计,1960—1969年南北双方签订的双边投资保护协定有2个,1970—1979年有12个。至2002年年底,各国签订的双边投资条约达2181个,各国之间签订的避免双重征税协定则达2256个,绝大部分为20世纪90年代以后签订的。这表明(     
A.世界各国之间贸易实现了自由化B.国际经济合作的法制化趋向增强
C.区域经济在协调互动中走向均衡D.国际法的发展提升了经济依存度
7 . 2001年时,宁波舟山港的集装箱吞吐量为120万标箱;20年后,这里的集装箱吞吐量翻了20多倍,上升至全球第三,货物吞吐量更是连续12年保持全球第一。20年间,宁波舟山港已经跃升为世界一流强港。这一成就的取得,得益于我国
①在宁波设立经济特区   ②实施“走出去”战略
③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④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如图反映出当时沙特阿拉伯发展面临的首要任务是
A.摆脱对国际市场依赖B.改变单一经济结构
C.打破国际经济旧秩序D.稳定国际原油价格
2022-03-30更新 | 337次组卷 | 7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9 . 20世纪80年代后,国际贸易争端呈现出新的特点(如下表所示)。


20世纪80年代前

20世纪80年代后

争端领域

货物贸易领域

服务贸易、知识产权、投资等领域

争端内容

削减关税壁垒

拆除非关税壁垒

争端主体

发达国家之间

发达国家及大量发展中国家

这些新特点反映了(     
A.世界经济重心转移B.全球化向纵深发展
C.大国利己主义膨胀D.区域经济集团扩张
10 .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和资本以追逐利润为主要目的,具有内在扩张冲动,希望越出民族、国家和地域范畴,突破一切贸易投资障碍,在尽可能广阔的空间内寻求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这可用于解释
A.经济全球化进程需要各国的参与B.经济全球化的大势不可逆转
C.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构建任重道远D.世界贸易规则制定的合理化
2022-04-02更新 | 173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部分学校2022届高三下学期3月质量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