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经济全球化是资本逻辑使然,是资本全球性扩张与增殖的产物,贸易保护主义根源于资本主义自身制度弊端。资本逻辑与国家利益逻辑的勾连使得一国贸易政策充满变数。当经济全球化处于高潮、发挥积极性时,贸易保护主义衰退;当经济全球化处于低潮、更多显露消极面时,贸易保护主义随之抬头。

——摘编自黄一玲《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经济全球化与贸易保护主义兴衰》(有改动)


结合世界近现代史,提取材料信息,围绕“经济全球化与贸易保护主义的兴衰”自拟论题,并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具体,史实论证充分且符合逻辑)
2023-04-03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实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月考(二)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末清初,武汉三镇(汉口、汉阳与武昌)得九省通衢的区位优势,其中汉口成为全国四大名镇之一。1862年汉口设立海关。1867年对外贸易额仅3500万海关两,1902年达10.32亿海关两。1889年,张之洞在汉阳兴建“汉阳铁厂”,1893年在武昌创办自强学堂(今武汉大学前身),1898年又创办农务学堂(今华中农业大学前身)。1906年,浙江商人宋炜臣等人筹办了“商办汉镇既济水电股份有限公司”,供水人口约10万。

——摘编自刁莉《九省通衢的近代汉口》等

材料二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周年(部分)成就数据表   

类别 20012020
货物出口占全球份额4.3%14.7%
制造业增加值3.5万亿元26.6万亿元
服务出口额3243亿元1.9万亿元
对外直接投资额570亿元1.1万亿元

——摘编自薛荣久《中国加入世贸组织20周年回顾与展望》等

材料三   纵观国际经贸发展史,深刻验证了“相通则共进,相闭则各退”的规律。各国削减壁垒、扩大开放,国际经贸就能打通血脉;如果以邻为壑、孤立封闭,国际经贸就会气滞血瘀,世界经济也难以健康发展。

——摘自习近平《共建创新包容的开放型世界经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以来武汉三镇发生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选择20世纪以来典型史实对“相通则共进,相闭则各退”进行论述。(要求:观点理解准确,史实充分,史论结合,结构完整)。
2023-04-03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启动摸底检测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5年以后,在金融体系上,出现了以布雷顿森林协议为主的国际经济秩序。20世纪六七十年代,缘于欧洲货币市场的出现、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和石油价格的冲击,全球范围的金融交易量迅速上升。在1974—1976年间,大约500亿美元在世界经济中流动。全球金融的一体化便利了资本流动,但是也给参与其中的国家带来了金融风险。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通信技术的进步,使得大数量、多种类的产品交易可以以相对较低的成本即时完成,使得金融市场上的金融衍生产品越来越多。资本的大量流动以及金融工具的不断发展创新,使得一个国家控制本国金融风险的难度加大。

二战后金融全球化的历史形态

广度基础设施制度化分层影响
布雷顿森林体系共产主义国家被排除在国际货币体系之外通信技术进一步发展;有些国际管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管理国际金融;跨国银行重新出现美元作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储备货币控制着国际交易按规定对工业化国家影响较低;对信用限制的发展中国家有极大影响
现代金融体系真正地、普遍地参与国际金融和货币秩序发达的通信和计算机技术为高水平的交易和私人金融基础设施提供基础通过国际清算银行和其他国际协议实行广泛的管制;跨国银行业不断发展私人金融集中在伦敦、纽约和东京利率由全球市场决定,金融政策受其影响,对于经济体内所有集团都有重大影响

——摘编自萧国亮、隋福民编著《世界经济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后国际金融的整体发展趋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二战后金融全球化进行历史解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人们在观察世界银行提供的近三十年国际资本流动、贸易状况及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等相关数据时,得出的结论较为合理的有(     

①普遍建立的市场机制刺激经济快速增长
②金融危机与疫情冲击了全球化发展进程
③国际资本的流动状况影响国民收入水平
④推动开放普惠包容共赢,以合作应对挑战
A.①②B.①②④C.③④D.②③④
5 . 二战后为促进各国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加强在金融、投资和贸易等领域的国际协调,成立了一些国际经济组织,以下有关这些组织的说法,错误的是(   
A.①主要向会员国发放中长期贷款,用于恢复和发展经济
B.②以维持汇率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增强会员国的信心
C.③宗旨是通过削减关税和其它贸易壁垒促进贸易自由化
D.④其成立旨在建立更具有活力和永久性的单边贸易体制
6 . 有学者认为,过去几十年间新兴经济体的快速崛起改变了世界经济格局,然而国际金融秩序仍延续以发达国家为中心的格局。经济格局与金融权力之间形成明显的错配,世界各国不得不应对持续的全球失衡直至2008年爆发国际金融危机。该学者意在强调(     
A.美国在金融市场中的核心地位B.构建金融新秩序的必要性
C.布雷顿森林体系存在着局限性D.经济全球化的阶段性特征
2023-03-27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强基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3月联考历史试题
7 . 1984年10月,邓小平指出:“西方政治家要清楚……现在世界上占总人口四分之三的地区是发展中国家,还谈不上是重要市场。世界市场的扩大,如果只在发达国家中间兜圈子,那是很有限度的。”在此,邓小平旨在强调(     
A.中国要重点向第三世界开放B.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阻挡
C.中国的对外开放有利于世界D.西方面临严重的市场问题
8 . 学者李伯重认为“火枪加账簿”是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世界的写照。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B.盈利是商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动力
C.军事征服是早期殖民活动的基本手段D.国际贸易与暴力有着程度不等的联系
2023-03-03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9 . 世界贸易组织有关食品、动植物、人类健康与安全的规定都要其成员的一致通过方能实施,有关标准必须建立在科学性和具有国际性的基础上。这说明该组织(     
A.以维护世界食品安全为核心B.降低成本从而刺激有效需求
C.构建绿色壁垒实施歧视待遇D.完善商业规范维护人类健康
2023-03-03更新 | 13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上的全球化与“逆全球化”

发展阶段 标志事件
第一轮全球化 最早有记录的全球化始于中国汉朝的“丝绸之路”。但国外主流文献把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作为第一轮全球化的开端。
第二轮全球化发轫于1 8世纪60年代的第一次工业或技术革命把全球化推向高潮,并被看作为第二轮全球化的起点。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终结了第二轮全球化。
第三轮全球化由美国主导延续至今的第三轮全球化,萌发于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
“逆全球化”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逆全球化”浪潮开始涌现。

——整理自万广华,朱美华《“逆全球化”:特征、起因与前瞻》

根据表格内容和所学知识,以全球化为话题展开论述,题目自拟,要求论证详实,线索清晰,条理清楚。
2023-02-24更新 | 383次组卷 | 6卷引用:云南省文山州砚山县第三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2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