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小布什政府推动新加坡议题,奥巴马政府推动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他们推动的“高标准”规则内容大致相同,都包括市场准入与竞争、外资的保护和服务业开放等规则。材料从侧面反映出
A.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出现逆转B.全球经济良性发展面临新的挑战
C.经济区域集团化获得新动力D.世界贸易自由化壁垒进一步减少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奈斯比特《大趋势》中指出:“在日常生活当中,随着愈来愈互相依赖的全球经济的发展,我认为语言和文化特点的复兴即将来临。简而言之,瑞典人会更瑞典化,中国人会更中国化,而法国人也会更法国化。”作者旨在说明
A.各国经济联系愈加紧密B.经济全球化促进民族化
C.民族文化逐渐走向独立D.民族文化依赖全球经济
3 . 彭树智等人编写的《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中指出:“中东产油国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石油价格疲软。”“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经济多样化仍将是产油国经济发展的任务。”这反映出西亚产油国
A.仍致力于收回石油主权B.原油出口遇到巨大障碍
C.经济发展过度依赖石油D.石油价格受到大国控制
4 . 二战以来,世界各国吸取经济危机的教训,各国加强合作,推动世界经济朝着制度化、体系化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战时和战后初期美国经济、军事实力的急剧扩张,美国追求世界霸权的野心越来越大,在对外政策上,从战前的孤立主义,迅速转向全球扩张主义,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及战后初期,美国在带头筹建联合国、争夺国际政治霸权的同时,还积极筹划在战后世界的经济领域中建立美国的霸权地位,打算从金融、投资和贸易3个方面对外扩张,而这3个方面都同确立美元霸权地位有关。

——刘绪贻《美国通史》(第6卷)

材料二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已成为一种趋势。它是以国际分工的高度发展和具有的新特点作为基础的,并使之与过去的以宗主国为核心的经济集团有了很大的不同。世界政治与经济格局的变化,使世界范围的竞争越来越集中于经济领域;世界经济当前的困难局面使市场问题更加尖锐和突出,这些使区域集团化得到了新的推动。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既有加强地区性经济分工与协作推动多国经济加速发展的一面,也有使统一的世界经济发生一定割裂的一面,其利弊需要作具体的分析。

——王怀宁《论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材料三   经济全球化曾经被人们视为阿里巴巴的山洞,现在又被不少人看作潘多拉的盒子。国际社会围绕经济全球化问题展开了广泛讨论……历史地看,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不是哪些人、哪些国家人为造出来的。经济全球化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促进了商品和资本流动、科技和文明进步、各国人民交往。

——习近平在2017年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开幕式上演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筹建联合国的设想源于哪次国际会议,列举美国通过联合国表现其霸权主义的历史事件。并指出二战后初期,美国在经济上建立霸权地位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二,概括经济区域集团化出现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指出全球化被不少人看作“潘多拉的盒子”的原因,并简要分析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对经济全球化趋势所产生的“利弊”。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经济全球化曾经被人们视为阿里巴巴的山洞,现在又被不少人看作是潘多拉的盒子。国际社会围绕经济全球化问题展开了广泛讨论。……经济全球化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促进了商品和资本流动、科技和文明进步、各国人民交往。……当世界经济处于下行期的时候,全球经济“蛋糕”不容易做大,甚至变小了,增长和分配、资本和劳动、效率和公平的矛盾就会更加突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会感受到压力和冲击。

——摘编自习近平《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阅读材料,围绕“经济全球化”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世界近代史的相关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夷夏之辨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中原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农耕经济所哺育的先进的农业文明,同周边民族的游牧经济及其游牧文化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此时的中国处于分裂状态,四方夷狄十分强大,中原华夏诸国不得不增强团结,共同对付四周夷狄。孔子明确表示内诸夏而外夷狄,认为当时中原的些国家能够以礼乐制度治理社会,文明程度高,是诸夏;而周边各族各国则没有礼乐制度,是夷狄。孔子认为,夷狄可以被化,夷狄可以进为华夏;华夏僭乱,亦可以退为夷狄。孟子强调要用华夏的文化礼仪制度来改变四夷,把四方之民纳于华夏文化之下。

——摘编自韩星《华夷之辨及其近代转型》

材料二作为一种世界秩序主张,天下观首先是一个制度世界,它关注的是如何在不同特征群体、不同层次的群体之间建立起和谐秩序;其次,它主张在”“”“天下建立渐次演进的良性秩序;最后,它重视构建一种和而不同的天下秩序。全球化背景下,从国际体系的转型到现代性的危机,一系列治理难题推动了天下观这一古老理念的复苏与重新解释。随着中国国力的快速增长,中国希望树立积极的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为全世界人类的普遍利益作贡献。

——摘编自耿鹏涛《新中国外交观念的构成与变迁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夷夏之辨"观念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时期中国践行“天下观"以参与全球治理的表现。
7 . 纪录片《美国工厂》讲述了中国企业家曹德旺在美国投资福耀玻璃工厂的过程。在生产过程中,因中美双方在工业模式、企业管理、文化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工厂一度处于亏损状态。不过,最终大家弥合了分歧,工厂终于开始盈利。这表明
A.中国主导经济全球化B.中美贸易冲突的加剧
C.全球化促进文化融合D.贸易自由化深入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自20世纪60年代始,关贸总协定规定,发展中国家在关税减让及其他贸易壁垒的消除上,可以享受与发达国家不完全相等的优惠待遇。到80年代中期,发展中国家平均关税较发达国家高13%~15%,还可采取一定形式的进口数量限制和出口补贴。这表明
A.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B.世界贸易规则更趋理性
C.发达国家丧失贸易主导权D.国际贫富差距逐步缩小
9 . 2016年英国公投数据显示,51.9%的人同意“脱欧”,2017年全民公决,决定“脱欧”;美国宣布,从2018年6月起向欧盟钢产品加征25%的关税。上述材料表明(     
A.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B.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
C.全球化并非一帆风顺D.全球化违背历史潮流
2023-03-03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清远市连南盘石中学2020-2021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1989年世界发展报告》指出:“自由化已消除了全球性金融活动曾面临过的人为障碍,而 技术则减少了来自自然属性的障碍。计算技术、信息处理和电子通讯等方面的进步…… 能使各种机构更有效地控制其风险的信息系统。”由此可知(     
A.金融市场的国际协调成为可能B.科技进步导致经济全球化受阻
C.贸易自由化造成金融风险扩大D.技术研究与开发走向了国际化
2022-11-08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普通高中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