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9 道试题
1 . 有学者指出,近几年来,欧盟政治面临分裂的风险,不断累积的难民问题和移民问题等加剧了欧洲社会矛盾和欧盟治理难度。欧盟的政治分裂和重心转移给欧洲未来发展带来一系列消极影响,使欧洲各国经济增长动力减少、社会矛盾增加,从而引发各种社会问题。该学者旨在说明欧洲(     
A.国家贫富差距日益的凸显B.政治危机引发深层次反思
C.人口问题威胁全球化发展D.传统治理模式遭受新挑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995年在《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的基础上,成立了世界贸易组织(WTO),与GATT相比,WTO更顺应世界经济发展要求主要表现在(     
A.成为经济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组织B.维持汇率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
C.电信市场相互开放,进一步扩大服务贸易D.向会员国发放中长期贷款
2022-11-18更新 | 235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B卷)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欧洲殖民帝国的灭亡、柏林墙的倒塌以及冷战的结束使得战后最为明显的政治障碍消失了。然而远在此之前,文化和技术上的进步已经在打破边界方面开启了类似的进程。(西方媒体)通过展现资本主义社会的消费品,传播共产主义阵营解体的每个篇章,电视事实上已经推动了结束冷战的革命。如克里斯蒂娜·马茨蔡特证实的那样,在柏林墙被推倒前,她只是在电视上看过西柏林。东德人接受的全球消费文化的最早产品是可口可乐,是由西柏林的商店老板提供的。与贸易和商业组织一样,文化行为也已经被全球化了,在信息、观念、品味和价值的持续流动中不断发展。20世纪末,部分地得益于技术和通信上的进步,信息和文化行为真正被全球化了。1964——1965年在纽约举行的世界展览会上,沃特·迪斯尼公司的一句流行广告词总结了通信发展的影响:世界终究太小了。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史所学知识,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4 . 有学者认为在全球化过程中带来效应的差异,会影响人们对全球化的心态,进而影响主导思想与战略选择。下图是该学者绘制的“全球化、经济基础与思想谱系的逻辑关系与动态演化图。”

对此图解读正确的是(     
A.主导思想与战略选择决定全球化程度B.发达国家对全球化持更加开放的态度
C.推进全球化应建立更公正的国际秩序D.各国共同享有全球化带来的受益福利
5 . 下边漫画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下全球贸易金融市场的货币格局。下列各项中,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①美元在贸易金融市场中占据最大权重②人民币与欧元结盟联手对抗美元霸权
③人民币的贸易金融市场地位不断上升④世界贸易金融市场货币格局开始形成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2-11-11更新 | 578次组卷 | 7卷引用:重庆市忠县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联考历史试题
6 . “一带一路”是在汲取古代丝绸之路合理因素基础上的创新性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7 分)

材料一   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博望侯张骞使大夏来,言居大夏时见蜀布、邛竹杖,使问所从来,曰:“从东南身毒国, 可数千里,得蜀贾人市”。或闻邛西可二千里有身毒国。骞因盛言大夏在汉西南,慕中国,患匈奴隔其道,诚通蜀,身毒国道便近,有利无害。于是天子乃令王然于、柏始昌、吕越人等,使间出西夷西,指求身毒国。

——摘编自 司马迁《史记●西南夷列传》

材料二   历史上任何一种文学现象和传播实况的出现,都不是孤立的,必有其产生的社会原因和历史条件。清末民初《西洋记》的重刊,在海防危机中重构了民众的“郑和记忆”......在“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晚清,给内忧外患的国人注入了唤起强烈民族情绪的兴奋剂。...... 在晚清热闹的重构“郑和记忆”的过程中,梁启超发表于1903年《大陆报》和1905年《新民丛报》上的郑和传,都是以高屋建瓴的态度去重新认识郑和下西洋这一伟大壮举的意义。

——摘编 自邹振环《<西洋记>的刊刻与明清海防危机中的“郑和记忆”》

材料三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2013年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简称“一带一路”。这个构想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积极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命运和责任共同体。......“一带一路”战略就是要通过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的“五通”方式,将成吉思汗、郑和湮没于历史的足迹,重新凿成现代大道,为相关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一带一路”陆海兼顾发展是中国深度融入国际经济秩序,积极应对当前全球经济失衡问题、国际金融经贸问题等提出的解决方案。

——据温在春 《由陆权与海权发展思维谈“一带一路”大战略》整理


(1)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一中由蜀地出发到达“身毒国”的重要商路名称,并结合新航路开辟后物种交流的相关史实,说明该商路在中国对外交往中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概括清末民初重构“郑和记忆”的原因,并结合所学,说明“郑和下西洋是一项伟大壮举”。
(3)根据材料三,任选一个角度论述“一带一路”大战略实施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要求:角度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述成文)
2022-11-07更新 | 182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北省十堰市郧阳中学等五校2022-2023学年高二5月联考历史试题
7 . 习近平主席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没有哪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协调合作是必然选择。这是因为经济全球化(     
①使国与国之间的联系日益加深        ②使生产过程成为一个各国联系的整体
③助推各国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④为国家之间的交流合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8 . 40多年来,中国对外贸易额年均增长14.5%,为世界经济注入持久动力,提供了巨大市场。中国决不会封闭倒退,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中国也不会高筑壁垒,准入的门槛只会越降越低,我国服务贸易的开放范围已接近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这表明我国(     
①随着服务贸易的发展,已经成为贸易强国 ②拓展对外贸易,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
③能更好地与各国合作,避免出现贸易摩擦 ④放宽市场准入,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1948年,全世界所有经济体中参与国际服务贸易的经济体仅占1.1%,此后20年里该比率提升不大。1982年达75%左右。21世纪后,国际服务贸易的参与率达到90%以上。这反映出(     
A.服务行业促进了世界经济增长B.服务贸易成为国际贸易的主流
C.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的程度加深D.贸易自由化已为各国高度认可
2022-10-09更新 | 214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2019年德国一项民调显示,55%的欧洲民众认为全球化是机遇,45%的民众认为全球化是威胁。高学历民众一般认为参与全球化具有积极效应。收入较低、受教育程度低与年龄大的民众一般认为全球化是威胁,而这些民众又大多属于右翼和民粹主义政党阵营。据此可推知,民众对全球化的不同看法(     
A.严重损害了欧洲小国的利益B.导致欧洲民族主义政党兴起
C.反映了欧洲多数国家的诉求D.对欧洲社会的影响呈现不均衡性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